:::

即時資訊

字級設定:
點閱 (4368) 回覆 (0) 推薦(0)

《經濟學人》提出「碳封存長期發展的困境」專文,簡介碳捕集與封存,特別是生質能碳捕集與封存近年發展情形與面臨的挑戰

重點摘述


(一)《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其2019年12月7日第49期 [1] 期刊中,針對負排放(negative emissions)技術:碳捕集,發表專題文章,並以英國電力公司Drax集團位於約克郡的燃煤電廠(Drax power plant)正在進行的生質能與碳捕集和封存(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BECCS)為主要討論背景。摘述文章內重點如下:

 

(二)背景資訊:

1.  Drax電廠曾是英國裝置容量最大的燃煤電廠,共有6部燃煤機組,2019年僅剩下2部燃煤機組發電,占Drax電廠發電量的6%,其餘94%的發電量來自木質顆粒生質能發電機組。Drax電廠2019年生質能的總發電量就占全英國生質能源發電量的11%,與同期太陽光電發電量幾乎相同。

 

2. 生質能是否能有效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植物和海藻透過行光合作用吸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生質能燃燒後,二氧化碳重新釋放回大氣。如果種植植物而不進行燃燒發電,可以產生固碳的效果,但此種調適氣候變遷的做法,也面臨許多挑戰,諸如土地面積不夠、森林老化等。

 

3. Drax電廠使用的木質顆粒是從筏木廢棄木質或其他副產品而來,以降低土地需要面積,但從美洲運送到英國是透過火車、船舶等排放密集度高的運輸方式,仍須注意碳足跡。

 

4. Drax電廠轉型生質能發電後,更積極發展生質能與碳捕集和封存(BECCS)技術,重點在同樣的土地利用面積下,可以讓生物質吸收的碳比單純種植在地面還多,亦即轉換成再生能源燃料。

 

(三)BECCS的發展現況:

1. 目前最常見的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是將燃煤電廠煙囪中的二氧化碳取出,打到地下,就可以使電廠趨近於碳中和;BECCS使用同樣的技術,不同的是打到地下的二氧化碳不是從化石燃料而來,而是原本在大氣中被生物質吸附的二氧化碳,因此不只是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量,也同時能夠發電。

 

2. BECCS推動遇到的困難:土地面積不夠提供穩定的生質能燃料;燃煤電廠、工業工廠投資CCS的誘因不足,根據全球捕集與封存研究所(GCCSI)的數據,工業部門每年約捕集4,000萬噸二氧化碳,僅佔總碳排放的0.1%,需要導入碳定價或是懲罰措施;環境團體亦不支持CCS,認為是碳排放密集度高的產業漂綠、拒絕關閉或降載減少碳排的藉口,因此如電廠會轉投資成本下降的太陽光電、風電,而不會投資CCS。

 

(四)碳捕集後利用:捕集到的二氧化碳,除了政策補貼或是進行碳交易以外,也有其他再利用市場,如飲料業者(汽水);溫室植栽(利用調整二氧化碳濃度控制植物生長);提高原油採收率(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或新創公司的應用,如德州NET公司以純氧氣燃燒天然氣,產生高溫二氧化碳直接推動渦輪運轉,過去是直接燃燒天然氣,並以加溫之熱水產生動力;另外,Occidental Petroleum公司,則直接自大氣中捕集二氧化碳,應用在EOR以取得原油,以此獲得大量的加州低碳燃料標準排放交易配額,該公司目標在2022年將大氣中50萬噸的二氧化碳打入老舊油田中。

 

(五)地質封存二氧化碳技術的發展挑戰:

1. 目前碳捕集與封存的裝置容量與速度過慢:根據GCCSI的統計,每年捕集與封存的二氧化碳量僅千萬噸規模,要對氣候產生影響至少要有十億噸的規模。

 

2. 過去政策績效不佳,社會大眾的支持度低:英國政府曾於2012年承諾10億英鎊的CCS投資,兩個競爭廠商最終在2015年均撤出,也使得2019年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於競選時喊出的8億英鎊投資並不被社會看好。

 

3. 歐盟也發布了大約100億歐元在CCS的創新投資計畫,並且在2020年對外招標,強調投資重點不是化石燃料能源產業的碳中和,而是針對非常難碳中和的工廠,如鋼鐵或水泥業,協助研發CCS。

 

(六)《經濟學人》文章整理了二氧化碳於大氣、生物圈以及固體地球(Solid Earth,係指地球表面和內部固體部分),因不同人為使用及捕集和封存技術的移轉情形,如下圖1所示。


圖1、二氧化碳因人為因素於大氣、生物圈及固體地球間流動情形[1]

圖1、二氧化碳因人為因素於大氣、生物圈及固體地球間流動情形[1]

 

評析


(一) EOR透過將二氧化碳注入產量已經衰竭的老油田,將油田中石縫和角落的殘油擠注開採出來,二氧化碳就留在地下土裡,而萃出原油,但萃出的原油經燃燒利用再度產生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使得此種作法也遭質疑對改善氣候變遷的作用。

 

(二) 英國於2019年6月27日完成修法,是最早設定2050年溫室氣體減量回到1990年水準(減量100%,碳中和)的國家,爾後日本內閣於2019年6月通過新政策,預定2025年達到碳中和[2],歐盟各國亦在2019年12月的領袖會議,達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綠色新政」共識[3]。

 

(三) 隨著喊出目標,各國落實的壓力也隨之增加。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在協助不可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進行抵銷,過去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報告(2005年)也曾被十分看好[4],然而隨著數十年的發展,規模仍然非常有限。

 

(四) 或許英國Drax電廠走在前端的BECCS技術,正是全球從熱切期待CCS到目前發展滯礙難行的代表案例。當各國紛紛喊出碳中和目標卻仍未見具體解決路徑與技術,促使《經濟學人》特別專文簡介過去CCS的發展挑戰,並且帶出對未來發展略帶悲觀的結論,值得我國參考。

 

參考資料


[1] 經濟學人,The chronic complexity of carbon capture, 2019/12/07.

[2] 中央通訊社,日本計畫本世紀下半達碳中和 挨批雄心不足,2019/06/12。

[3] 環境資訊中心,「歐盟綠色政綱」行動路線圖重點:碳關稅、能源稅改、綠色轉型融資、氣候盟約,2020/01/14。

[4] IPCC,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Special Report,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