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資訊

字級設定:
點閱 (2248) 回覆 (0) 推薦(0)

世界經濟論壇(WEF)2018年3月發佈「促進有效的能源轉型 」研究報告,提出一套能源轉型指標系統,包括系統績效指標和轉型準備指標二大類

摘要

世界經濟論壇(WEF)2018年3月發佈「促進有效的能源轉型 」(Fostering Effective Energy Transition)研究報告,建立能源轉型分析架構,論述有效的能源轉型的條件及可行的構面組合。

這份研究報告發展出一套能源轉型指標(Energy Transition index, ETI)(附圖一),評估114個國家的能源系統(占全球GDP及碳排放的98%;占全球人口的90%),並提供衡量比較的基準(Benchmark),主要比較的二大類指標:一是系統績效(System performance);二是轉型準備(Transition readiness)。

附圖一、能源轉型指標系統架構[1]

能源轉型指標系統架構(詳如內文所述)
 

「系統績效指標」主要衡量目前國家能源系統的績效,內容涵蓋能源三角(energy triangle)架構,包括:經濟發展、能源連結安全與可靠環境永續。

「轉型準備指標」主要衡量未來國家能源系統的轉型準備,能源轉型準備指標由六個構面來定義能源績效進展的支援是否為有效性及即時性。這六個構面分別為(1)投資與資本可獲得性;(2)有效管制與政策宣示;(3)穩定制度與管理;(4)基礎設施支援與創新商業環境;(5)人力資本;(6)現有能源系統調適變動的能力。

經由該研究建構的能源轉型指標(ETI)評估,主要的研究發現如下:

過去五年,超過80%的國家能源系統績效有改善,但是需要加強面對全球能源相關的挑戰。

環境永續性的指標績效一直是落後於另外二個面向(經濟與能源)的指標績效(附圖二)。超過50%國家的懸浮微粒排放是惡化的。整體碳密集度維持平坦,能源生產力平均每年改善1.8%,仍然遠低於滿足巴黎氣候協定要求的3%門檻。

附圖二、全球能源系統績效圖[1]

全球能源系統績效圖(詳如內文所述)

 

自2013年以來初級能源價格普遍下跌,但是,仍然有一半以上國家的家計部門電力價格呈現上升,增加了能源可負擔性的壓力。

促進能源轉型進展有三方管道:建立能源系統利害關係人贊同的環境;訂定全方位的改善目標;進行跨系統衝擊協力改善機制。

能源準備指標與系統績效指標之間息息相關,一般能源準備指標高的國家可以提升系統績效指標的國家排序。

「化石燃料補貼移除」及「能源密集度降低」具有不同面向的協力連動效果,因此,這二個措施是重要的改善績效手段。

每個國家遵循不同的轉型路徑及國家特定的發展藍圖,透過同儕國家的比較分析可以發掘改善的空間與機會。(附圖三)

附圖三、能源轉型指標矩陣圖[1]

能源轉型指標矩陣圖(詳如內文所述)

依據地理區域作同儕國家比較,可以發現先進經濟體(Advanced economies)在能源轉型指標(ETI)評估分佈圖上是屬於領先集團(Leading countries),共計有43國。其他國家的能源轉型指標中的轉型準備指標大多低於平均值。

日本已位列在能源轉型指標的領先集團中。韓國雖然系統績效指標略低於平均值,但是轉型準備指標已超越平均值,正邁向先進國家的領先集團。
 


評析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是一個以基金會形式成立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1971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州科洛尼。2006年在中國北京及美國紐約設立區域代表處。世界經濟論壇在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擁有觀察員身份,接受瑞士聯邦政府的監管。世界經濟論壇的經費來自會員年費,會員需是年收入額50億美元以上的國際企業或國家行業中的佼佼者,並對於該行業或區域的未來具有重要領導作用。

世界經濟論壇(WEF)的“有效的能源轉型"定義:在不損害能源三角(能源安全、經濟發展、環境永續)平衡的情況下,全球能源系統朝向包容(inclusive)、永續(sustainable)、可負擔(affordable)及安全(secure)的及時性(timely)轉型,這樣的能源轉型可以解決能源相關挑戰與問題,同時又可以創造商業及社會價值。

綜觀目前國內、外關於「能源指標系統」較偏向所謂的「能源安全」的衡量,然而,能源安全定義分岐且多面向,能源安全構面隨著環境與時間演變,目前並没有一致性的共識達成廣泛可接受的定義,是一個高度內文相關的概念(context-dependent concept)[2],也就是在特定的社會、經濟、資源秉賦等背景下,能源系統對非預期事件表現出易受傷害或損失的面向及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比較世界經濟論壇(WEF)提出的「能源轉型指標」與國內、外其他知名組織建構的「能源安全指標」,二者之間的共同點及差異點說明如下:

共同點:「能源轉型指標」中的「系統績效指標」比較接近國、內外認知的「能源安全指標」定義及構面,大致涵蓋的構面包含經濟、能源及環境,能源安全指標內容強調能源系統可能面臨的風險程度評估與衡量。

差異點:「能源轉型指標」的組成包含二大部分,除了「系統績效指標」外,另外加入了「轉型準備指標」,主要內容強調一個國家的能源系統建立適當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結構,讓能源轉型朝向更安全、更可靠、更永續的能源系統發展,進而促進更多的經濟發展。由此可知,WEF提出的「能源轉型指標」已經超出能源安全指標的涵蓋範圍,擴大至政治、經濟及社會的不同構面之間的協力調和關係。

能源轉型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涉及多面向的互動(interactions)及影響因子之間的反饋迴圈(feedback loops),需要一有健全的事實基礎(fact base)可以充分瞭解現狀及辨識系統改革,以促成有效的能源轉型。

我國自2016年政府積極致力於臺灣的能源轉型,朝向非核低碳化的能源系統目標邁進,面臨許多政治、經濟及社會的不同構面的問題與挑戰。目前國內已有研究機構建立臺灣的能源安全衡量指標,但是只能呈現我國能源安全片面的風險狀態,因此,建議可以參考WEF的能源轉型指標架構,在能源安全指標之外,增加「轉型準備指標」,可以評估能源系統轉型過程可能面臨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這些因素如何相互協力作用,採取適當的調控措施以促成及時有效的能源轉型。
 


參考資料

[1]Fostering Effective Energy Transition 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fostering-effective-energy-transition

[2]B.W.Ang, W.L. Choong, T.S. Ng., Energy security: Definitions, dimensions and indexe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42, 2015. P.1077-1093

關鍵字標籤
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