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內閣決定推動電力市場2.0和容量儲備措施,維持能源轉型後的系統穩定
2015年11月4日德國內閣通過涵蓋電力系統甚廣的法規草案和命令:電力市場2.0、容量儲備命令,以及能源轉型的數位化法律[1]。這些改革的一部分要經過執政黨占多數的國會同意才能生效。提供公眾和記者能源轉型資訊的獨立非營利組織Clean Energy Wire整理重點如下[2]:
德國政府表示放棄推動昂貴且效率較差的容量市場,仰賴電力市場。隨著越來越多再生能源進入電力市場,電力市場2.0之改革是確保德國有足夠發電廠能夠運作,維持供電穩定。
1. 自由價格的形成—強化電力市場價格訊號,成為投資者能夠信賴的市場。新法律保證政府不會干預電力市場價格飆漲。這意謂著發電廠營運商在供電吃緊時從尖峰電價獲利,因此他們會投資在彈性運作的發電廠、負載管理和儲電容量上。 此外,以更嚴格法律規範電力供應商和交易者,確保他們在對的時間買足夠電力以滿足客戶需求。當交易者買的電力不足以因應需求,導致電網營運商者必須行動以確保系統平衡時,交易者將承擔成本。
2. 彈性選項的競爭—供電的彈性選項有更多市場競爭。負載管理、彈性供電或儲能供應者將可以加入電力市場,以平衡電力系統。在中期,電動車將成為另一選項。
3. 降低電網擴張成本—德國政府將改變電網規劃和擴張方式,拋開以往認為電網必須完全併入太陽能和風力所有發電的想法。目前各地區差異很大的電網費用將分配到全國,減少區域差異。
4. 擴展儲備網(network reserve)—2017年後發電廠儲備網將擴展。直到重要的電網擴張完成之前,發電廠儲備網和新的容量儲備是必要的,可做為再調度措施(re-dispatch measures),解決電網瓶頸和確保穩定。
容量儲備(Capacity reserve)如同額外緩衝,發生未預見和極端事件時,用來確保穩定供電。這項措施之目的是穩固電力市場2.0。
1. 容量儲備只包含不在電力市場裡的發電廠,電力市場的競爭性不會被扭曲。儲備的發電廠總計有4.4GW容量,是未來五年預期平均最高尖載86GW的5%。他們只在電力市場所有選項用盡情況下被採用。
2. 2017年起,技術中立的受託單位將決定哪些發電廠以多少成本納入儲備,儲備發電廠的營運者將獲得補償。2017-2019年期間,第一個受託單位負責的容量是1.8GW。政府預期每年支付約1.3-2.6億歐元,電網費用可能增加平均每度電0.00028-0.00055歐元。
褐煤電廠備用待命做最後憑藉,只在持續較久的極端天氣時啟動運轉。
1. 德國政府已經與公用事業達成協議,將總計2.7GW的老舊低效率褐煤電廠設置為暫時的備用待命,2016年開始設置第一座待命發電廠。這些發電廠往後4年是後備隊,最後會永久關閉。
2. 公用事業將獲得補償,做為發電廠待命期間的損失。措施成本是平均每年2.3億歐元,並且持續7年。電力用戶負擔的電網費用可能提高平均每度電0.0005歐元。
能源轉型數位化(Digitalisation of the energy transition)目的是塑造智慧電網系統的平台,它是電網整合智慧電錶的法律背景。
1. 推動智慧電錶—智慧電錶推展有價格上限,德國政府承諾裝置電錶的成本必須低於用戶使用後的節電金額。2017年大型電力用戶必須有智慧電錶,2020年之後,年用電量超過6,000度電的家庭和企業要有智慧電錶 (一般德國家庭每年用電3,500度)。
2. 安全和隱私設計—智慧電錶蒐集和傳送用戶行為大量資料,因此需要保護這些資料。德國政府表示有建立技術指引,用來確保智慧電錶不被駭客攻擊。
參考文獻
1. BMWi, Informationen zum Energiekabinett am 4. November 2015. http://www.bmwi.de/BMWi/Redaktion/PDF/F/fact-sheet-zum-energiekabinett,property=pdf,bereich=bmwi2012,sprache=de,rwb=true.pdf
2. Clean Energy Wire, Germany's new power market design. 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5/08/25/001556539.shtml
3. Clean Energy Wire, Capacity markets around the world. https://www.cleanenergywire.org/factsheets/capacity-markets-around-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