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議指引之路-Ecofys分析顯示,擴大低/零碳電源是各國最明確的降低排放驅動力,藉由各國在2018年提出更積極的INDCs,將可更接近達成升溫2℃的目標
重點摘要
在去(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屆締約國大會(COP 21)之前,各參與國家紛紛提出了降低溫室氣體(GHG)排放的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希望能夠藉由全球的力量將地球升溫限制在2℃以內,並朝1.5℃的目標邁進。然而有許多的研究顯示,若依各國的INDC實行,只能在2100年前將全球均溫上升控制在2.2℃到3.4℃之間,而到2030年,全球GHG排放還需要較各國INDC所得到的結果再多降低30%才有可能達到2℃的目標。但由於這是第一次全球各國被要求提出既可促進經濟成長又需降低碳排放的國家計畫,因此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而有關如何降低成本並提高經濟效益的低碳成長的相關知識對各國而言相對較新,且各國所接收到的與分享的程度並不相同。
有鑑於此,瞭解各國的INDCs中是如何進行低碳轉型,將有助於發掘加速轉型的機會,也因此能源轉型委員會(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 ETC)委請Ecofys顧問機構進行 16國及歐盟(EU-28)國家的INDCs分析,這些國家涵蓋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其總碳排放約占2012年全球能源相關碳排放的78%。(註:16國為中國大陸、美國、印度、俄羅斯、日本、伊朗、巴西、印尼、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阿根廷、越南、奈及利亞、衣索匹亞。)
經由Ecofys研究分析顯示,各國有兩種主要的降低排放方式,一種是在能源供給上提高低碳或(近)零碳來源占比(不論是電力或非電力能源),另一種是藉由改善能源生產力來降低能源需求。由於各國可自由選擇相關的減碳方式,使得各國的INDC內容非常發散,也因此,無法對其預測軌跡的結果做公平的比較及彙總。但是本分析仍透露出一些相關訊息如:個別國家是優先以哪種手段來減排、到2030年發電容量絕對量的變化、以及讓那些目前未被充分使用的政策能在下一次 (2018年)遞送的INDC中更加凸顯等。圖1為各國在INDC中採用之減排方式及到2030年相較於基線之減排量占比。
圖1、各國INDC中採用之減排方式及到2030年相較於基線之減排量占比(%)[2]
Ecofy的分析結果,在假設各國的INDC均會被執行且目前無修正的情況下,顯示出5個整體的趨勢如下:
1. 再生能源發電大規模擴展,特別是在開發中國家;
2. 天然氣發電在已開發國家的成長有限,而燃煤發電則在開發中國家顯著成長;
3. 除了電力部門外,其他有關能源供給低碳化的措施非常有限:
4. 能源生產力年平均改善1.8%,但依各國而有很大的差異;
5. 減排總量中,有1/5是靠國際融資支援及技術轉移至7個開發中國家。
評析
Ecofys所分析的國家的INDCs若充分執行,到2030年將可降低GHG排放100億噸。此乃透過每年平均在初級能源總供給上增加0.4%的零碳能源,以及年均改善能源生產力1.8%。但若要達到限制升溫在2℃以下的目標,還需要額外減排70-240億噸碳當量,或是在初級能源總供給上達到年均增加1%的零碳能源,以及年均改善3%的能源生產力才可。ETC以能源轉型矩陣做了簡要的示意如圖2。
圖2、能源生產力與零碳能源矩陣[3]
在這些INDCs中擴大零碳發電來源是最明確的降低排放驅動力,約占各國總減排計畫的48%。從2013年到2030年,零碳來源的電力容量約會增加到1,600GW,比起化石燃料增加到400GW將超過好幾倍。
目前的INDCs雖然很明確的指出預計擴大的再生能源電力容量,但卻甚少提到要如何、以及到什麼樣的程度來淘汰化石燃料的容量。實際上依目前的政策來看,開發中國家仍將會擴大化石燃料的電力容量,且除了巴西、歐盟及衣索匹亞國家以外,其他國家的發電容量50%以上仍將持續由化石燃料提供。
目前前六大排放國的能源生產力預計到2030年前每年平均提高1.8%(相較於近15年的1.2%),但如何藉由需求面的措施來達成,在INDC中並沒有很明確地提到,特別是那些開發中的國家。
解決非能源相關的排放問題可協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但只有少數幾個國家的INDC將其列為一項優先策略。全球的GHG排放中有30%屬於非能源相關的排放,其中最大部分來自於工業製程,另外甲烷和一氧化氮則來自農業,以及石油、天然氣的開採和運輸等。
碳排放與經濟成長脫鉤的情形尚未以全球的規模發生,若依目前的INDCs執行,到本世紀末全球減碳路徑將朝向升溫2.2℃-3.4℃之間,因此若要升溫控制在2℃以下,碳排放將需與經濟成長脫鉤,特別是在開發中的國家,而已開發國家則需要更進一步降低人均排放,而藉由將在2018年提出修正的INDC,各國在達成此目標上又更接近了一步。圖3為依各國之INDC顯示在2010-2030年間之人均排放及人均GDP發展趨勢,由圖中可看出大部分國家的碳排放和經濟成長仍為同時正向成長,顯示脫鉤的現象並未以全球的規模發生。
圖3、2010-2030年人均排放及人均GDP的發展[2]
我國INDC的減量策略亦如Ecofys分析所述,將從包括需求面及供給面兩者雙管齊下(如圖4),期能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亦能達成減碳目標。
圖4、我國INDC產出過程-程序與方向[5]
參考資料
[1]http://newsroom.unfccc.int/climate-action/radical-action-needed-to-decarbonize-world-energy-supply/
[2]http://www.energy-transitions.org/insights
[4]http://www.energy-transitions.org/sites/default/files/20160426%20INDC%20analysis%20vF%20low-res.pdf
[5] 與全球溫室氣體減量同步,我國發布「國家自定預期貢獻」目標,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溫減管理室,201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