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時間:2013/1/22
提供者 : 陳庚轅
IEA區域技術研究提出北歐碳中和能源系統
重點摘述
- 2012年能源技術展望報告利用限制全球平均溫度升高2℃、4℃及碳中和情境分析,指出北歐五國(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及瑞典),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最佳途徑。其中碳中和情境分析,到2050年北歐可減少85%碳排放,其餘15%利用碳交易可達到碳中和能源系統,提供了國家能源政策重要的參考。
- 北歐能源技術展望報告提出北歐使用豐富的再生能源,以改變國家景觀和經濟挑戰,到2050年,北歐五國裝設10,000個陸上和3,000個海上風機,並可出口75%其新的發電。
- 到2050年國家風力發電將從現在的3%增加至25%和擴展了150%的電力傳輸。擴展後的電網將有助於北歐豐富的水力發電穩固該電力系統及每年出口達100百萬兆瓦小時(TWh),相當於越南目前每年消耗。再生能源占比將達80%,是世界上最大的占比。
- 在短期內,北歐五國碳排放的減少將來自提高能源效率,報告概述了新的激勵機制和協調北歐國家將需要建立在目前的政策,以及促進長期的解決方案,如碳捕獲和儲存技術(CCS)和電動汽車等。
- 到2050年,交通運輸的排放必須從目前的水平下降了近90%,表示十分之九替換成純電動或混合動力的新輕型車,大部分貨物運輸透過鐵路或使用生質燃料運輸。
- 工業部門占北歐能源消費量的35%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20%相比,降低這一比例將需要每年USD 1億美元投資在能源效率改善上。在水泥和鋁業應用BAT技術可節省該地區的能源需求總量的四分之一,而石油消費量可減少一半。該報告呼籲CCS安裝在一半的水泥和化工廠,近三分之一的鋼鐵設施上,則工業部門的排放量可減少了70%。
- 建築占該地區的碳排放量的五分之一。該報告建議花費四分之三的建築物必要的投資在提高建築外殼隔熱上。建築規範規定房屋隔熱最低要求,以限制能源的需求,而這些最低標準已逐漸被緊縮。北歐國家還幫助屋主,以滿足甚至超過這些要求。
評析
- 北歐國家發展再生能源以促進其經濟及可望達到2050減碳目標,因北歐擁有較多水力發電及風力發電的潛力,需要新的基礎設施,電網和發電設施不僅帶來技術和融資方面的挑戰,可參考風力發電裝設推動執行上的解決方法。
- 報告在運輸、工業及住宅等部門,皆有提出相關措施,並再進行情境模擬,以達到2050北歐國家碳中和的目標。我國的減碳目標為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水準,而2050年減到2000年的一半,為達此目標應在各部門研擬更多可行措施。可考量報告中措施減少各部門碳排放的可行性,例如大量開發再生能源,在運輸部門大量採用生質能源,可考量以電動車輛為主。在工業部門考量五大耗能產業BAT技術提升能源效率及CCS技術安裝以減少碳排等可以參考並納入未來我國情境設計與分析。
- 北歐國家工業部門最終能源消費占35%,其中瑞典與芬蘭占70%,以鋼鐵業及造紙業為大宗。其他為石化業、鋁業及水泥業。2011年我國國內能源消費111.9百萬公秉油當量;其中工業部門占38.6% ,而非能源消費占比達19.1%。其中以鋼鐵業、石化業、電子業、水泥業及造紙業為前五大能源消費量產業。故所對應的產業,可參考對應的BAT技術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