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資訊

字級設定:
點閱 (411) 回覆 (0) 推薦(0)

中國大陸中石化企業的頁岩氣經營

重點摘述

  • 2013年10月30日,中國大陸國家能源局正式公佈「頁岩氣產業政策」,把頁岩氣開發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範疇,顯示將扶持頁岩巖氣產業發展。
  • 中國大陸頁岩氣產業仍處開發初期階段,雖官方不斷推出獎勵政策,技術亦不斷創新,但整體仍有極大的技術與成本障礙。
  • 目前中石化江漢油田的涪陵頁岩氣建設的示範區較有突破,首次從試驗井組中勘探出了具有商業規模量的頁岩氣,該地區中石化共鑽取30口頁巖氣試驗井,6口井有穩定測試氣量流出,其中一口每日產出高達54.7萬立公尺,平均每口井日產達18萬立方公尺,屬高產礦井。
  • 2013中國企業500強榜首的中石化,2012年營收達28306.1億人民幣,今年前三季度更實現營業收入21399.24億人民幣,凈利潤達516億元,近日更在頁岩氣勘探的重大突破化解此前市場對中國大陸頁岩氣不具商業化開採的質疑,但受制成本壓力及新技術,卻仍需面對龐大的開採成本。
  • 2011年10月,中石化以21億美元收購Daylight Energy,目前正考慮出售屬於Daylight Energy資產的Montney和Duvernay區50%股權,此兩區塊處於加拿大西部,礦區總面積為2023平方公里。
  • 由於頁岩氣開發成本非常高,且美國頁岩氣革命後天然氣價格疲軟,中石化在加拿大併購的重質油製造商Syncrude迄今報酬率未如預期,Daylight的仍未有盈收。

 

評析

  • 天然氣的開發和石油的開發迥異,天然氣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配套,特別是頁岩氣,目前中國大陸的頁岩氣開發仍處分散的狀態,無完整天然氣管線系統連通,個別氣田產量有限,長距離輸送,無經濟效益,站在營利事業的角度,對於中國大陸尚未成熟的頁岩氣開發,無疑是個沈重的負擔,基於對於中國境內頁岩氣技術仍是國家重要發展政策,中石化不得不繼續承接開發的責任,但對於美國境內頁岩氣開發的收手,應屬於最直接的經濟考量。
  • 中國大陸氣的建置氣井階段較比三年前雖已縮短2/3為兩個月時間,成本控制在5000萬人民幣上下,約為兩年前的一半,但相對於美國一口井僅需10-14天即可完成,仍然有很大的差異,時間的長度更是資金的數倍投入,況且美國一年鑽取頁岩氣井年約2萬口,其龐大的融資支援與資源,都適中國大陸尚未達成的階段,同時唯有降低鑽井作業成本與管線的暢通、融資的到位,中國大陸的頁岩氣夢想才有達成的一天。
  • 台塑美國德州廠2013年起將100%使用頁岩氣製造乙烯,出廠成本約是原油的一半,去年台塑美國因為頁岩氣之賜,稅前獲利超過300億元,是臺灣企業乘上頁岩氣利多的例證之一,但面對國內天然氣的需求,美國亦於月前考量直接出售LNG給我國,但目前仍受限於美國境內的液化與輸運設備,但我方亦須提前備置LNG相關設備與管線,以迎接美國貨是未來中國大陸頁岩氣LNG的進口。
關鍵字標籤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