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時間:2013/10/8
提供者 : 蕭國鑫
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2020-2050年核電走勢預測
重點摘述
-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近日發布年度出版物《能源、電力與核電預測(2050年前)》,顯示到2030年時,預計全球核電發電量將繼續增長。其中對於低值預測顯示全球核電總量的增長率將為17%,而高值則預測則為94%;即福島事件後,核電增長態勢仍然有望持續,但與該事故發生前相比,增長率已有所回落,但不會逆轉。
- 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第57屆大會上,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Yukiya Amano)在開幕致辭中亦指出,“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新預測,未來二十年,全球的核電使用將持續增長,亞洲地區的增長尤為明顯。
- 由於開採頁岩氣的壓裂技術進步,導致天然氣價格低廉;而目前的金融情況,將繼續對如核電項目的資本密集型項目構成挑戰;加上一些能源政策對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對核電增長前景構成影響。但國際原子能機構計劃與經濟研究部部長David Shropshire指出,核能可以被看作是一國能源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清潔、可靠的長期能源;而在發展中世界,由於人口增長及對電力需求的增加,以及氣候變化問題、能源供應安全性以及其他燃料價格波動等因素,因此,外從長遠來看,核能發電量將在能源結構中發揮重要作用。
- 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的一年中,大多數國家都已經完成了本國的核安全審查,使得核電發展提供了更大的透明度。而審查的最終結果、反應爐安全條款的修訂及某些情況下反應爐的關閉,都顯示有更多人堅信核電將成為一種安全、可靠的能源。
評析
- 依據IEA最新的2013年低值預測中,世界核電裝機容量將從目前的373GW增長至2030年的435GW;而在最新的高值預測中,至2030年,世界核電裝機容量將增長至722GW。
- 亞洲國家包括中國和韓國等,預計將成為裝機容量增幅最大的地區,這些地區的低值預測從2012年底的83GW增長至2030年的147GW,而高值預測中則會增長到268GW。另外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東歐地區及中東和南亞地區(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也顯示出有非常大的增長潛力,其核電裝機容量將分別從2012年的48GW增長至2030年的79GW(低值預測)和124吉瓦(高值預測)。至於西歐地區的低值預測和高值預測的差值最大。在低值預測中,西歐的核電裝機容量將從2012年底的114GW下降至2030年的68GW;而在高值預測中,核電裝機容量則將增長至124GW。至於北美地區的低值預測則小幅下降,到2030年降至101GW;而高值預測則裝機容量會從2012年底的116GW上升到143GW,增幅達24%。
- 美國頁岩氣的大量開採,雖然壓低了北美地區的天然氣價格,但是我國所使用的LNG,需要經過冷凝、運輸、儲存及加熱等過程,加上路程遙遠,因此,LNG價格仍然高出天然氣許多。另外,我國非FTA國家組織,短期內仍然難以從美國進口LNG,因此,近期內仍然無法使用到較為便宜的LNG。
- 國際上的核能發電趨勢,推估到2030年以前的裝置容量仍然增加,特別是亞洲地區;因為各國會依據能源需求與政經情況,決定是否使用核能發電。我國目前正在推展核四,若依據未來北部地區的用電情況,若核四不運轉,則恐有限電之虞;因此,在確定核四安全的前提下,核四的加入營運,當可大為舒緩北部地區未來的用電需求。
P.S.: 低值預測為假設繼續保持當前的市場、技術和資源趨勢;同時,影響核電的法律、政策和法規幾乎不會出現其他變化(但沒有假定所有國家的核電發展目標都會實現,因為這是一種保守但看似合理”的預測)。高值預測為假設當前的經濟增長率和電力需求增長將繼續保持,尤其是在亞洲地區。同時,還假定了有關減緩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政策會有所變化。
(低值預測與高值預測均由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每年春季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會面,通過評估每個反應堆的運行情況、可能的許可延期、計劃中的反應堆關閉以及未來幾十年可預見的合理項目建設而做出預測。這些預測是建立在區域層面,而非國家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