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液化天然氣創2010年以來最大貿易量,澳洲及美國的出口量快速上升
摘要
根據國際液化天然氣進口商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Importers, GIIGNL)的年報統計顯示:2017年全球液化天然氣(LNG)總貿易量達到每日382億立方英尺,相對於2016年增加了10%(約35億立方英尺),也是自2010年以來最大的貿易量。(註:1 立方英尺約為0.0283 立方公尺,1立方公尺的LNG約為430~470 公斤)
2017年共計有19個LNG出口國及40個LNG進口國,其中澳洲及美國是成長最大的出口國(附圖一)。
附圖一、2013-2017液化天然氣主要出口國[1]
亞洲國家一直是全球LNG進口主要地區, 2017年新增加LNG供應量的74%,皆是由亞洲國家所購買。
日本維持全球最大的LNG進口國,2017年的平均每日進口量約為110億立方英尺。
中國在2017年對LNG進口有大幅度的成長,2017的新增加LNG的平均每日進口量約15億立方英尺,是由中國購買,因此,2017年中國超越南韓成為全球第二大LNG進口國(附圖二)。
附圖二、2013-2017液化天然氣主要進口國[1]
南韓、巴基斯坦、臺灣及泰國合計2017年的新增加LNG的平均每日進口量約10億立方英尺。
歐洲LNG平均每日進口量約為14億立方英尺,主要進口國為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法國、土耳其。英國的LNG進口量下降35%(14億立方英尺),主要原因是住宅部門冬季熱需求下降及風力發電降低天然氣需求。
南美洲的LNG進口維持在2016年的進口水準。北美洲的墨西哥進口增加17%,主要原因是國內生產衰退及美國出口至墨西哥的天然氣管線建置延遲。
由於LNG貿易量成長,驅動澳洲、美國及俄羅斯增加LNG的液化設備,合計總增加液化設施容量為34億立方英尺。全球第一個浮動式液化廠在馬來西亞的PFLNG Satu(每日容量為2億立方英尺)於2017年正式運轉。自2013年以來,澳洲及美國新增的液化設施總計為每日容量96.7億立方英尺,另外的每日容量83億立方英尺將於2020年完成。美國預計2021年將新增60.5億立方英尺的每日容量,目前35億立方英尺的每日容量己經在Sabine Pass及Cove Point二地運轉。
評析
低碳能源轉型是目前國際普遍追求的永續能源發展目標。自2013年開始LNG的全球貿易逐年上升,至2017年創下自2010年以來最大的貿易量,由此可看出隨著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天然氣發電在低碳能源轉型過程中,扮演電力穩定供應的調度角色愈來愈重要,將成為未來國家安全重要的戰略資源。
從LNG出口國及進口國的成長趨勢來看,澳洲及美國的LNG出口快速成長將動搖來自中東的LNG出口主導地位。同時,亞洲地區對LNG的需求增加態勢,尤其是中國近幾年對LNG需求快速成長,對亞洲地區的LNG市場供需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力,包括進口來源競爭及市場價格波動,另外,亞洲各國天然氣需求逐年增加,亦可能加深東海及南海地區主權聲索國對天然氣資源爭奪。
由前述觀測的2017年LNG全球供需變動趨勢,根據本研究蒐集的情資顯示,我國因應這波LNG全球供需變動趨勢,對於LNG進口策略調整如下:
根據我國液化天然氣進口來源統計資料顯示:2010~2016年來自澳洲及俄羅斯平均每年的進口占比約2%,2017年我國自澳洲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占比突然跳升至6.1%,同時增加來自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來源占比也增加至10%,相對來自卡達的液化天然氣占比過去平均45%的進口依存度,2017年下降至30.8%,此意謂我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來源逐漸朝向多元化,以分散液化天然氣進口集中度風險。(附圖三)
附圖三、臺灣液化天然氣主要進口來源國 [能源局統計月報]
_2.jpg)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
---|---|---|---|---|---|---|---|---|---|---|---|---|
■其他 | 7.7% | 15.0% | 27.3% | 15.9% | 20.7% | 19.3% | 14.1% | 10.9% | 5.5% | 2.1% | 5.9% | 7.0% |
■美國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7% | 0.0% | 1.0% |
■俄羅斯 | 0.0% | 0.0% | 0.0% | 2.1% | 4.5% | 1.5% | 0.0% | 0.5% | 0.5% | 1.8% | 8.5% | 10.0% |
■澳大利亞 | 2.4% | 2.9% | 0.0% | 5.1% | 7.5% | 2.8% | 2.0% | 0.5% | 0.6% | 1.8% | 1.8% | 6.1% |
■汶萊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5% | 4.7% | 4.7% | 2.0% | 2.6% |
■巴布亞新幾內亞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7.4% | 9.6% | 9.1% | 11.2% |
■馬來西亞 | 42.6% | 36.2% | 30.4% | 31.1% | 31.1% | 27.7% | 22.4% | 23.3% | 21.3% | 16.2% | 17.2% | 18.2% |
■印尼 | 42.5% | 40.7% | 34.0% | 32.4% | 32.4% | 16.3% | 15.2% | 15.6% | 16.2% | 16.5% | 13.6% | 13.0% |
■卡達 | 4.8% | 5.2% | 8.3% | 13.4% | 13.4% | 32.3% | 46.3% | 48.7% | 43.9% | 46.5% | 41.8% | 30.8% |
2018年我國LNG進口風險管理重大政策突破[2],中油將採購美國液化天然氣,25年長約,每年200萬噸,總計251億美元,目前中油與Cheniere Energy公司簽意向協議,預計在2018年8月完成合約,估計臺灣自美國採購的液化天然氣價格可能落在每百萬BTU約8~9美元。若再加上2013年中油已簽約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Cameron LNG氣源(每年交運量約80萬噸,為期20年,總價約為107億美元),未來臺灣自美國進口的LNG的占比有可能由2017年的1%提高至12%[3]。
我國向美國採購液化天然氣合約對我國能源安全策略的意涵
除了有助於減少臺美貿易逆差外,可提升我國LNG進口來源的多元化,降低來自中東地緣政治的能源運輸瓶頸點風險(荷姆茲海峽)。
掌握LNG多元化供應合約來源,避免LNG進口太過集中來自卡達,產生地緣政治因素的價格波動,降低我國電力價格及民生物價的波動影響。
美國達科他油管啟用後再加上巴拿馬運河開通,縮小美國油氣輪到達亞洲的航行距離與成本,將促使美國油氣出口至亞洲的動能持續增強,亦將有助於油氣進口依存度高的亞洲國家取得較低成本的能源多元化選擇。
參考資料
[1]Global LNG trade continues to grow, especially from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ttps://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php?id=36452
[2]中國時報(2018.06.23),中油將採購美國液化天然氣,25年長約,每年200萬噸。
[3]自由時報(2018.07.10),中油董事長戴謙談能源補給:分散油氣風險擴大對美採購。
- 關鍵字標籤
- 液化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