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資訊

字級設定:
點閱 (433) 回覆 (0) 推薦(0)

非核難滿足市場用電需求

重點摘述

  1. 世界核能協會秘書長萊斯表示,核電是符合經濟效益的能源,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做到非核,還可以滿足市場電力需求。例如目前全球各地還有許多核電廠,約30個國家、共432個反應爐,核電占全球電力供應約15%,現階段還有13國家正在興建69座核電廠。且引述世界核能協會最新出爐的調查報告,在2030年前,核能將以每年3% 速度逐年成長。
  2. 萊斯說明目前找到替代核能的能源仍有難度,再加上風力、太陽能受限於氣候等因素,無法做為基載發電,所以現階段仍無法完全取代核能。而在考慮使用各項能源時,應考量是否能擁有更好的環境及健康,假設能有更多再生能源,則應優先取代煤炭、火力發電,以減少排碳量。
  3. 瑞典人在逐漸瞭解到沒有任何可取代核能且避免氣候變遷的方案後,態度開始轉向支持核能。如有1份調查指出,若瑞典計畫汰舊換新既有老舊核電廠,49%瑞典民眾支持,30%反對,21%不知道。

 

評析

  1. 目前世界上的非核國家均為長時間調整電力需求後才能達成非核家園,例如德國與瑞士在配合其他能源的發展與模擬情境後,才同時於2011年宣布,分別在2022年與2034年全面非核。而我國若於2025年全面非核,在評估再生能源目前仍無法補足核電的缺口下,核四的運轉發電,將可稍微緩和未來北部地區用電之不足。
  2. 依據世界核能協會最新出爐的調查報告,2030年前核能每年將以3%速度逐年成長;包括現階段還有13國家正在興建69座核電廠。如中國大陸、韓國與印度等國分別規劃在2020年以前增加45GW、7GW與10GW的核能裝置容量。
  3. 未來核四的運轉與否,可能取決於全民公投,但是公投之前須要有充分的溝通方式,例如美國核能協會外部溝通處資深處長希爾(Walter Hill)建議,應公開各種核電資訊,讓民眾更了解核電,甚至鼓勵核電公司舉辦參訪行程,讓年輕族群從小理解核能知識。同時也可以結合接近核電廠附近居民來進行宣導,將可發會更大的說服力。
  4. 瑞典在1980年舉辦公投決定逐漸淘汰核電廠 (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災事件,導致民眾對核電安全產生疑慮);但是瑞典政府評估目前的再生能源受限於氣候等因素,仍無法完全取代核能及提供做為基載發電,在與民眾充分溝通,讓民眾逐漸瞭解到沒有任何可取代核能,且可減緩氣候變遷速度及沒有核能將引發電價上漲後,瑞典民眾的態度開始轉向支持核能。因此,瑞典的發展核能通通思維與資訊的透明化作為,非常值得國內思考。
關鍵字標籤
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