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將開發面積縮減為23公頃,爭取環差評審通過
摘要
台電與中油指出,如果第三座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不建,2022年電力備用容量率將跌破法定15%,現行接收站設備利用率也無法落到100%以下。若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無法順利供氣大潭電廠第8、第9部複循環機組,則2022年那年備用容量將減少到12.6%,少掉2.5%。如此政府2025年燃氣發電占比提升至50%目標亦有困難。[2]
2018年9月4日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我國能源轉型與第三接收站開發計劃」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共識指出,台灣推動能源轉型方向相當正確,為因應未來經濟成長所需,各界相當關注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其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設址於桃園觀塘有利於北部供氣穩定;若無法如期建成,整體供氣系統風險將急遽攀升,衝擊民生及工業用戶需求。[3]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爭議不斷,學者指出,台灣應發展區域供氣模式,降低南氣北送、中氣北送帶來的系統風險,從長期系統配置是否完善來看能源轉型,第三接收站是關鍵指標。[4][5]
評析
「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計畫於日本2011年福島核電事故後,我國政府為推動「穩健減核」政策,並擴充大潭電廠機組,需提高天然氣進口量;在2014年8月的「油電經營績效改善小組」會議上,選定由中油取得興建與經營權。2016年11月,中油董事會決議,計劃在「桃園觀塘工業區」投資興建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另一方面,觀塘工業區於1999年通過環評,並在2001年5月開工;由圖1可知,「原開發方案」規劃開發工業區面積達232 公頃,涵蓋台電大潭電廠,並於第三接收站共內設有9個儲氣槽。中油公司於2018年1月12日提出「迴避替代方案」則將開發面積縮減為37公頃,避開藻礁生態豐富的G2、G3區,並以填海造陸方式將儲槽設於其上,再以棧橋連接;至於2018年8月底提出「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則更近一步將開發面積減至 23 公頃,且規劃將涉及G1區的氣化區及管線聯通區,移至外海填區及儲槽區,避免對生態產生嚴重衝擊。經中油內部評估,若環評順利在9月過關,2023年初供氣50萬噸、全年100萬噸目標時程將不受影響。惟後續在外海填區興建的儲槽及氣化區,須待填海工程完成後才能施作,令原定2024年7月全年供氣300萬噸目標可能延至2025年方能達成。[5][6][7]
圖1、觀塘第三接收站(原方案、迴避替代、迴避替代修正)之示意圖[7]
為因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2025年非核減煤及提高燃氣發電占比之能源政策目標,故須加速擴大我國天然氣發電能力及液化天然氣的進口能力,若無新增卸儲設施,屆時將有供應缺口,難以維持天然氣穩定供應。據經濟部能源局分析,見表1,2025 年的全國天然氣需求量將大幅增加,預估2025年天然氣需求量為2,354 萬噸。[3]
表1、我國天然氣供需推估[3][13]
年度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
---|---|---|---|---|---|---|---|---|---|---|
全國預估需求 |
1651 (實績值) |
1570 | 1590 | 1640 | 1685 | 1750 | 1800 | 1800 | 2354 | |
中油供應 | 永安接收站 | 1050 | 1050 | 1050 | 1050 | 1050 | 1050 | 1050 | 1100 | 1100 |
台中接收站 | 550 | 550 | 600 | 600 | 600 | 600 | 800 | 1000 | 1300 | |
觀塘第三接收站 | 50 | 100 | 300 | 600 | ||||||
台電供應 | 臺中港接收站 | 30 | 180 | |||||||
協和接收站 | 90 | |||||||||
合計 | 1600 | 1600 | 1650 | 1650 | 1650 | 1700 | 1950 | 2430 | 3270 | |
設備利用率 | 103% | 98% | 96% | 99% | 102% | 103% | 92% | 74% | 72% |
國家 | 進口量(萬噸) | 接收站 | 儲槽 | 利用率 |
---|---|---|---|---|
日本 | 8,352 | 34 | 189 | 40% |
韓國 | 3,783 | 6 | 80 | 30% |
中國大陸 | 3,901 | 16 | _ | 73% |
台灣 | 1,648 | 2 | 9 | 103% |
註:1、資料來源:GGLLGNL (2018) | |
2、台灣部分採用台灣中油公司106年實際進口量。 | 製表:中油公司 |
資料來源
[1]中時電子報(2018),中油三接站再縮小 2024年全量供氣又跳票,2018/9/4。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904003964-260410
[2]中時電子報(2018),三接不建 2022電力備用率將跌破15%,2018/9/5。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905000607-260110
[3]ETtoday新聞雲(2018),推動能源轉型 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天然氣第三座接收站開發計畫,2018/9/5。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905/1251327.htm
[4]中央通訊社(2018),能源轉型成功與否 學者:第三接收站是關鍵,2018/9/4。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809040184-1.aspx
[5]芋傳媒(2018),中油第三接收站面積大減 初期供氣目標不變,2018/9/4。https://wp.taronews.tw/2018/09/04/111061/
[6]焦點事件(2018),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及爭議,2018/9/10。http://www.eventsinfocus.org/issues/1681
[7]梁家瑋(2018),環評今定輸贏 帶你看懂「三接vs.藻礁」最終戰局,2018/9/12。http://www.eventsinfocus.org/news/2652
[8]中時電子報(2018),專家:興建天然氣「第三接收站」有急迫性,2018/9/5。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905000340-260208
[9]台灣電力公司(2018),LNG 接收站及儲槽規劃設計,2018/1/2。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PageSystem/reportFileDownload/C10604311/001
[10]經濟部能源局(2018),擴大天然氣與穩定供應計畫,2017/11/24。http://energywhitepaper.tw/upload/201711/151135385733912.pdf
[11] 經濟部能源局(2018),能源統計年報_臺灣能源指標。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SubMenu.aspx?menu_id=6977
[12]經濟部(2018),「觀塘工業區開發對大潭藻礁生態系統可能影響及因應、能源開發與天然環境如何共榮共存及如何有效降低電廠空污」專案報告,2018/5/2。https://lis.ly.gov.tw/lydb/uploadn/107/1070502/12.pdf
[13]能源轉型白皮書電力小組簡報_擴大天然氣與穩定供應計畫,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