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時間:2013/8/29
                
                提供者 : 陳冠宇  
                
                中東局勢牽動全球油價
重點摘述
- 敘利亞境內發生化武襲擊平民事件,美方沈寂數日後發表「不可原諒」而且「不容否認」的強硬態度,但迄至8/30日,歐巴馬總統仍未宣佈開戰。
- 美國強硬的表態令市場擔心西方國家對敘利亞政府採取軍事行動。受此影響,8月27日收盤的國際油價大幅飆升超過每桶3美元,紐約油價逼近每桶110美元關口,漲至18個月以來的新高;布蘭特油價逼近每桶115美元,創出近6個月以來的高點。
- 地緣政治因素導致國際油價上漲,但國際油價並不具備持續大幅飆升的基礎。今年三季度以來,國際油價已經上漲12%。近一段時間以來,投機基金開始小幅減倉,紐約原油期貨持倉量已經連續三周下滑,累計降幅近5%。
- 敘利亞原油產量並不大,但西方國家若對敘利亞實行軍事打擊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整個中東地緣穩定,進而對全球原油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 
		敘利亞與埃及皆處於世界原油運輸管道和海上航線上,兩國都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輸送要塞:
		- 海路:蘇黎世運河為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EIA資料顯示其輸送量為原油約80萬桶/天,成品油和其他石油產品約在140萬桶/天。
- 陸路:Suez-Mediterranean輸油管道連接紅海和地中海,每天通過該管道輸送的石油約為154萬桶。
 
評析
- 中東地區原油產量約佔全球35%,若敘利亞戰事再起,加上動盪的埃及情勢,對此區域的原油生產和輸油管道構成極大的威脅,而中東地區除了埃及與敘利亞的問題外,伊朗也是造成中東地區地緣政治敏感的另一主因,中東地區交錯複雜的國際關係,動輒引起戰端,對於國際能源的穩定性造成極大的傷害。
- 相對於悲觀的認為中東戰端再起,另一種認為美國只是口頭恫嚇的說法也同樣在國際間討論,認為美國(函括聯合國等西方國家)尚未對敘利亞真正動武,次日國際油價漲幅達每桶4美元,分析師認為可能是市場反應過度,西方國家和敘利亞政府之間的發展仍難判斷,但不可否認的是油價的不穩定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 由於國際油價的短期劇烈變動,已經導致臺灣油價於下週起調漲汽、柴油每公升價格預計各漲0.4元與0.5元,調整後92無鉛汽油每公升來到34.4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5.9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7.9元,超級柴油每公升33.4元。其中95無鉛汽油的價格已逼近今年2月36.4元歷史高點,因此,後續中東政局的變動,將立即牽動油價,而原油所衍生的化工產業,亦會隨之上揚,屆時恐會導致物價的全面上揚。
附件
	
圖一、中東地區主要陸路與海陸輸油管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