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時間:2013/4/30
提供者 : 林祥輝
南韓核廢料處理
重點摘述
與美國之協議:
- 南韓受限於1974年與美國之核能合作協議中,核燃料回收利用政策的約束,不允許鈾濃縮及使用過燃料的再處理。該協議將在2014年更新,南韓政府認為美國這些約束為"過度",近年來透過外交談判,設法解除這些限制,但未有重大進展。
- 2013年4月,南韓同意延長兩年到 2016年3月。
核燃料:
- 2011年需4,500噸鈾(tU),到2020年需8,900噸鈾(tU),主要來自哈薩克、加拿大、澳洲、尼日等國。
- 南韓資源公司(KORES)宣布將在非洲和南美洲投資鈾礦開採。2009年12月KEPCO取得尼日Imouraren 鈾礦20%的權益,以及10%的產出,預計每年500噸鈾(tU),為期35年以上。KEPCO還擁有17%的加拿大Denison鈾礦,以及擁有20%的產出。
- 2007年KHNP與法國Areva NC公司簽署長期(10年以上)10億歐元的濃縮服務合約。
核廢料處理:
- 南韓放射性廢棄物管理公司(KRWM)成立於2009年,解決南韓的核廢料管理問題和核廢料處置。之前,KHNP一直負責管理所有的放射性廢棄物。
- 1988年原子能法規定污染者付費的原則,據此,南韓水力與核能電力公司(KHNP)依發電量收取費用,納入核廢料管理基金中。修訂後的核廢料計畫於1998年由原子能委員會批准。改由KRWM負責,KHNP現在繳交核燃料每公斤900,000韓元(705美元)的費用給KRWM。
- 目前使用過的燃料貯存在反應器現場,集中臨時貯存設施計劃到2024年時使用,最終具有20,000噸處理能力。
- 2012年11月現場儲存已經占71%之總容量。低階和中階廢棄物(LILW)暫時存放在每個反應器現場,總計約有60,000桶,每桶200公升。目前採取乾燥、壓實之方式,減少容量。
- 南韓商工與能源部(後為知識經濟部)於2003年選定四個地點進行詳細的審議和初步環評,並從2004年起與地方政府溝通。
- 依據2000年「地方社區促進放射性廢棄物管理計畫與財務支援法」,被選定為LILW設施的地區將獲得3000億韓元(2.6億美元)的社區補助。
- 2005年11月四個城市經過投票,慶州(Gyeongju)被指定為場址,幾乎90%的投票者同意,其他地區的支持率為67到84%。
- 慶州(Gyeongju)集中處置場(面積2.1平方公里)在2008年4月開始施工,70萬桶容量,總成本約11.5億美元。另外,將支付開始的2.6億美元補助金及每年補助金給當地社區。
- 2010年12月KRWM開始營運慶州集中處置場,首次接受蔚珍核電廠1000桶廢棄物。這些將先在室外儲存,直到地下儲存庫在2014年中開始使用。
評析
- 放射性廢棄物分為低階和高階兩種。低階核廢料就是輻射設施工作場所用過的衣服、手套和器具之類,核能電廠跟醫院裡面核子醫學所使用過的衣服和手套都屬於低階核廢料。高階廢料就是用過的核燃料。目前我國在這兩種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所尚無定案。
- 低階廢料的部分,全世界已有34個國家陸續啟用80個低放最終處置場。台電具備處理低階核廢料的技術,將於最終處置場址決定後8年內,完成低階核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建造並取得運轉執照。
- 高階廢料的部分,通常採行深地層處置。目前芬蘭、瑞典都已確定高階核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址,逐步邁入施工階段,預計2020至2025年陸續啟用。台電對用過核燃料規劃於2055年前完成高階核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同時也不排除尋求國際合作處理或境外處置之機會。
- 南韓對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所尚無定案,但成立專門負責處理放射性廢棄物之南韓放射性廢棄物管理公司(KRWM),以及設置中低階廢棄物集中處置場之作法,均值得我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