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時間:2021/2/10
提供者 : 施沛宏
新加坡2030綠色計畫擘劃未來10年雄心目標,加速國家永續發展
摘述
- 新加坡政府於2021年2月10日啟動新加坡2030綠色計畫(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此計畫為全國性的運動,以促進新加坡朝向永續發展。2030綠色計畫擘劃未來10年具雄心且具體的目標,強化新加坡在聯合國的2030永續議程(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enda)與巴黎協定的承諾,並使新加坡能更快達到長期淨零碳排的目標。
- 2030綠色計畫有5項主軸:
- 自然城市(City in Nature):建立一個全民的綠色、宜居、永續家園。
- 永續生活(Sustainable Living):讓減少碳排放、保持環境清潔、節約資源與能源成為新加坡的生活方式。
- 能源重置(Energy Reset):使用更潔淨的能源與增加能源效率以降低碳足跡。
- 綠色經濟(Green Economy):尋求綠色成長機會以創造新就業、產業轉型、將永續做為競爭優勢。
- 韌性未來(Resilient Future):建立新加坡的氣候韌性,並強化糧食安全。
- 2030綠色計畫將透過一些新的措施與目標來強化既有國家永續成果與減緩措施。包含:
- 一個新的企業永續計畫(Enterprise Sustainability Programme),協助新加坡企業建立永續發展的能力。
- 要求所有新註冊的汽車自2030年起須為潔淨能源車型,此外,2030年電動運具充電站目標數量翻倍,從28,000個增加為60,000個。
- 透過新版本的新加坡綠色建築總體計畫(Singapore Green Building Masterplan),提升全國建築的永續性標準。
- 以2030年減少30%垃圾掩埋量目標為基礎,致力於2026年前達到20%的減量。
- 努力朝向2030年學校部門減少2/3的淨碳排放量,達到至少20%的校園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之後將擴及所有學校。
評析
- 新加坡受限於其既有資源條件,要在728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提供國防、工業、居住等及其他重要的基礎設施,難以大規模發展再生能源。然而也因為種種限制,新加坡致力於各項能資源之充分利用與處理,為因應空污與溫室氣體排放,其發電模式以較潔淨的天然氣發電為主,亦限制車輛數量增長,不補貼化石燃料並課徵碳稅,在可行範圍裡致力於永續發展。而2030綠色計畫主要為達成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與巴黎協定之承諾,其涵蓋層面廣泛,期透過全國的共同努力,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 2030綠色計畫設定具體目標如下:
種植超過100萬棵樹 |
2022年第四季起,淘汰使用高溫室氣體潛勢製冷劑的冷藏與空調設備 |
太陽光電目標:2025年:1.5GWp;2030年:2GWp |
組屋城鎮能源使用減少15% |
2030年擴展單車網絡至1,320公里 |
2030年前80%建築達綠色標誌 |
2030年增加軌道網絡至360公里 |
2030年,在地製造30%的營養需求 |
自2030年,所有新註冊車輛須為潔淨能源車型 |
導入企業永續性計畫,協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擁有與發展永續發展能力 |
垃圾掩埋減量:2026年20%;2030年30% |
在綠色金融、永續發展諮詢、驗證、額度交易與風險管理等領域,創造新及多樣的就業機會 |
2030年出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比例達75% |
成為亞洲與全球綠色金融領導中心 |
2030年至少20%的校園達碳中和 |
促進本土創新,吸引公司在新加坡開展研發活動,以發展新的永續發展解決方案 |
推動國際貿易與旅遊使用永續燃料 |
|
- 新加坡政府指出,2030綠色計畫是一項生活計畫,其動員公、私部門與一般民眾,共同創造永續解決方案。後續將辦理實體對話與網路意見蒐集,徵求國民意見,目前2030綠色計畫各項主軸與目標多數尚未有更多細節或計畫內容,其將隨著意見蒐集慢慢完善整體策略制定。由於新加坡與我國在資源條件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後續將持續追蹤該計畫之細節發展,以供我國未來研擬相關方案時借鏡參考。
參考資料
[1] 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 Charts Ambitious Targets for Next 10 Years to Catalyse National Sustainability Movement, 2021/2/10.
[2] 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 Ministry of Education, 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Sustainability and the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Ministry of Transport,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