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時間:2014/4/7
提供者 : 台灣綜合研究院
德國公用事業辛苦適應再生能源革命
德國電力業者 RWE 執行長 Peter Terium 表示,在德國甚至全歐洲,能源部門的處境悲慘,目前正陷於能源供應史上最糟的結構危機。德國政府要將全部 12.1十億瓦(GW)核電廠於 2022 年關閉。但火力發電廠面臨最急迫的危機,是受到補助的再生能源發電輸入電網有優先權,其他火力發電廠配合調度而縮短運轉時間;由於再生能源電力受補助而降價,火力發電利潤不再。這些因素,導致德國躉售電價自 2008 年以來跌了 60%,目前每度電約 0.037 歐元。電力業者想關閉無利可圖的火力發電廠,但政府因為擔憂再生能源不穩定的發電量,要求其維持運轉為備載電源。依據德國能源部門 DENA 與產業公會 BDEW 資料顯示,太陽能電場的使用率僅 10%,風電場的使用率僅 20%。目前德國所需的電力,若由發電廠全時、全載供應,總裝置容量至少要 69 GW;而今德國現有電廠總裝置容量是 178.3 GW,超出 158.4%。現有電廠總裝置容量 178.3 GW 中,再生能源發電容量是 71 GW,占 39.82%。但若論及 2013 年實際發電量,風力加太陽能電場占12.4%、生質電廠占 11%;其他如燃煤電廠占 45.5%、天然氣電廠占 10.5%、燃油電廠占 5.2%、核能電廠占 15.4%。迄今,RWE 與 E.ON 已宣佈,計畫關閉容量達 15 GW 的天然氣與燃煤電廠。最近 RWE 還宣佈要減資 29 億歐元(39.1 億美元)資產,是 2012 年獲利的 2 倍。許多公用事業也透過加強商務與服務的業務以尋求轉型,但轉型需要時間適應。雖然 RWE 與 E.ON 也傳出要發展再生能源,但沒有透露細節。(Analysis - Germany's utilities struggle to adapt to renewable revolution-Reuters, February 3,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