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時間:2025/1/17
提供者 : 葉詠綺、温珮伶
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邁向核能新時代之路》,指出隨著核能的專案、政策和投資增加,核能正在強勁復甦
摘述:
1.核能復甦:核能發電量2023年占全球發電量近10%,為僅次於水力發電的第2大低排放電力來源。目前已有40多個國家支持擴大核電的使用,截至2024年底,全球有63座核反應爐(總計71 GW)正在建設中,預計2025年核能發電量將創下歷史新高。
2.全球核能技術、供應鏈現況:
(1)中國和俄羅斯在核能技術和建設方面占據主導地位。自2017年以來,全球新建的52座反應爐中,25座是中國設計、23座是俄羅斯設計。
(2)全球核燃料鈾的生產和濃縮產能高度集中,尤其是鈾濃縮產能方面有99%都掌握在四個供應國/聯盟手中(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德國-荷蘭聯盟),其中俄羅斯占40%。
3.小型模組反應爐(SMR)興起:SMR是一種規模較小的核電廠,建設速度更快且成本更低,吸引越來越多的私人投資。
(1)預計首批商業化 SMR將於2030年左右開始營運。
(2)SMR成功與否將取決於政府的支持、創新和新的商業模式是否能快速降低成本:在政策支持下,2040年SMR的裝置量預計達到80 GW(占全球核能裝置量的10%)。
(3)若針對SMR制定專門的政策並簡化相關法規,加上產業能成功提出新項目和設計,預計2050年SMR將達到120 GW,而淨零情境下將達到190 GW。
4.實現核能快速成長:核能項目需要大量的投資,需要私人融資來擴大投資。為實現核能快速成長,在「政策承諾情境 (APS)」下,到2030年每年的投資需要翻倍至1,200億美元(其中用於SMR約250億美元)。政府必須提供戰略願景、穩定的監管框架和公共財政支持,使私部門有信心進行投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