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菱商事退出離岸風電開發計畫,建設時程與能源轉型目標面臨挑戰
摘述:
1.日本三菱商事於8月27日正式宣布退出秋田縣與千葉縣三處海域的離岸風電開發計畫。該三處專案由三菱商事與中部電力子公司等企業於2021年日本首次離岸風電公開招標中得標,總裝置容量約1.7GW,原計畫預定於2028至2030年間陸續啟動營運;然而,三菱商事以低價投標策略(每度電11.99~16.49日圓,約新台幣2.5~3.5元)取得資格,在全球通膨、資材價格高漲、日圓貶值及利率上升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建設成本已飆升至原先預估的兩倍以上,導致計畫收支惡化,最終難以維持營運。
2.日本內閣於今年2月批准《第七次基本能源計畫》,明確設定至204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提升至40~50%,其中離岸風電的裝置目標為45GW。三菱商事撤出後,相關三處海域需重新公開招標,進度勢必延宕數年,對日本實現2040年能源轉型目標形成挑戰。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批評此舉「背叛地方期待,動搖社會對離岸風力的信任」,並表達強烈遺憾。日本政府亦正研議將海域使用期限由目前最長30年延長至40年,以提升離岸風電業者的投資回收與獲利能力。
3.日本經濟產業省與國土交通省根據《再生能源海域利用法》,已訂定離岸風電公開招標制度及《一般海域佔用公開招標制度運用指引》。指引規定,若事業者在計畫核准後撤退,政府須先確認原因,再決定是否重新招標。兩部會表示將檢討並修正制度,使事業者更容易達到收支平衡並獲利,同時兼顧地方社區意願後,重新公開招標。三菱商事與相關企業已繳交約200億日圓(約新台幣42億元)保證金,隨專案中止將由政府沒收。
4.日本已依《再生能源海域利用法》劃定多處適合開發離岸風電的「促進區域」,並已完成三輪公開招標,共有10個海域完成建設招標,合計裝置規模約4.6GW。以下為各海域得標之代表企業彙整(多數專案均由多家企業共同組成投標,以下僅列示主要代表企業):
(1)2021年首輪:秋田與千葉三處海域由三菱商事得標,長崎海域由戶田建設得標;
(2)2023年第二輪:秋田兩處海域分別由JERA與東北電力得標,新潟海域由三井物產得標,長崎海域由住友商事得標;
(3)2024年第三輪:青森海域由JERA得標,山形海域由丸紅得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