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時間:2013/3/6
                
                提供者 : 吳易樺  
                
                因經濟因素考量,中國大陸將延遲課徵碳稅
重點摘述
- 中國先前將今年的能源密集度(能源使用/GDP)目標訂為下降3.5%,但現今更積極將目標訂為3.7%。然而中國大陸經濟放緩,原先預計今年施行的碳稅將延後施行。
- 中國大陸先前在2011年提出要針對碳排放課徵碳稅。中國大陸原先規劃每噸碳排放要課徵5-10元人民幣的碳稅。中國環境與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中國大陸對每噸碳排放至少要課徵20元人民幣,才能達到減碳效益。
- 中國財政部部長Jia Kang表示,目前碳稅仍屬於內部討論的政策。目前中國內部仍有反對聲浪。未來是否施行碳稅制度,仍是存在不確定性。
評析
- 施行碳稅政策的時間點相當重要
碳稅將依照排碳量來課徵稅賦。然而中國大陸因經濟成長趨緩而延緩施行碳稅,可見大陸仍以發展經濟為主要目標,未貫徹節能減碳之政策。雖2013年的經濟成長前景看好,但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仍不如預期。在景氣好時,產業獲利較大。若在此時施行碳稅,廠商可以負擔碳稅,也反彈較少。然而當景氣差時課徵碳稅,可能使得產業負擔加大,競爭力下滑。
- 我國今年雖景氣看好,但可能仍不適宜於今年施行能源稅
一般稅賦的稅率通常固定,若施行能源稅勢必長期造成產業負擔。美國中央銀行(Fed)先前宣布,未來將維持低利率政策至2015年。也就是說美國央行預期該國經濟很難在2015年以前大幅成長。雖然今年上半年美國股市已創歷史新高,但美國失業率仍達7.6%。我國經濟對外貿易依存度相當高,因此外國景氣是影響我國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美國在未來幾年不容易高度成長,而歐盟也常常爆發債務問題。因此宜在經濟長期樂觀前景下才施行能源稅,如此對產業的衝擊較小,並且產業的反彈也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