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時間:2013/2/26
                
                提供者 : 張景淳  
                
                日本京阪奈藉由大規模電力需求反應確認抑制效果
重點摘述
京阪奈在約四萬用電戶中,有681戶自願參加需量反應實驗,在此項目中,針對夏季(7月到9月)和冬季(12月到2月)為中心進行實施。2012年夏季的實施結果已經出爐,而冬季的結果正在觀測中。以下為其實施內容和成效。
- 實施內容:將參加家庭分成四組,對每組採用不同的需量反應手段。
- A組(150戶):藉由平板達到用電量「可視化」,不實施任何需求反應請求和模擬電價變動手段。
- B組(150戶):實施用電量「可視化」,並且於前一日發送「節電請求」通知。
- C、D組(381戶):
- 首先對C、D組的參加家庭在2012/7/23~2012/9/28實驗中預先贈與7000點積分,並且在氣溫將會超過30度時,於前一天發出實施需量反應的請求通知。
- TOU(Time of Use Rate):平日13點~16點用電,根據用電量,每一度扣除20點積分。
- CPP(Critical Peak Pricing):
- 電價變動幅度照平日每一度電價的2倍(扣除40點)、3倍(扣除60)和4倍(扣除80點)三種模式進行變動。
- 對2倍、3倍、4倍這三種模式各實施5次,共實施15次需量反應的請求。
- 實施成效:
- A組:平日13時~16時的用電量合計,每30分平均值為0.25度。
- B組:平均用電量減少3.6%
- C、D組:
- TOU平日:較B組減少4.6%
- CPP平日兩倍:較B組減少9.3%
- CPP平日三倍:較B組減少11.7%
- CPP平日四倍:較B組減少14.1%
	
評析
- 日本京阪奈生態城市,為關西文化學術研究都市,橫跨京都府、大阪府、奈良縣,目標是希望建設成為一個文化、學術、研究基地的新文化首都。
- 在智能城市項目概要中,主要在住宅和大樓內,進行能源管理系統(EMS)與EV充電管理中心的聯動,實施需求反應,驗證節能減碳的效果。
- 在EV充電管理系統中,對根據EV的位置和蓄電池餘量,透過充電地點、充電時間的引導,所產生的削減尖峰時刻用電進行實驗。
- 亦驗證EV蓄電池對工廠內電力供需狀況的利用效果
- 2012年10月10日公開在700戶家庭中實施「精明的用電方法」實驗,此實驗目的畢竟只是為了驗證需量反應的效果,所以在發送實施需量反應通知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電力需求的緊張程度,在夏天只是以「前一天天氣預報最高溫將超過30度」為標準,以模擬分析電價的高低對消費者節電行為的影響。對此,此種模擬電價的方式可能因為未考量隔日電力消費情況而有所誤差,但此經驗值得我國借鏡並進行實驗。
- 雖然日本以智能城市為對象進行實驗,為我國可參考之處,但因日本已於2009年即展開規畫並運行,為一5年(2010-2014年)計畫,且在實施需量反應時,需搭配的智慧電表與平板終端,其成本非我國一般小規模家庭、商店可輕易負擔,故我國若要借助日本經驗,必須審慎規劃,不可貿然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