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時間:2013/3/20
提供者 : 陳冠宇
中國大陸與俄羅斯的石油及天然氣合作協議
重點摘述
-
天然氣:
- 俄羅斯將可能藉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道之支線,增加對中國大陸的石油供給,但無考慮經由哈薩克增加供應。並進行擬定提高向中國大陸油氣供應的計畫。
-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俄氣)就向中國大陸提供管道氣的主要商業和技術參數進行研究,其主要線路為「西伯利亞力量」(strength of Siberia)管線。
- 俄羅斯為免與歐洲天然氣的產生供應競爭,反對向歐洲供應液化天然氣,亞洲市場為俄羅斯出口之優先考量。俄天然氣生產公司諾瓦泰克公司最近與中國大陸、韓國和日本的磋商液化天然氣供應的問題。
-
2006年設計由東西兩線建設天然氣管道,俄氣公司與中石油簽署合作備忘錄,修建兩條通往中國大陸的天然氣管道:
- 西線管道將運送西西伯利亞開採的天然氣,進入中國新疆,但目前仍存在價格爭議。
- 東線管道則經俄遠東地區輸往中國大陸東北地區,規劃年供氣量380億立方公尺,預期於習進平訪俄期間簽署協議(增供石油和修建東線管道)。
-
原油:
- 俄羅斯目前年產5.18億噸石油,但俄能源部欲於2030年前將年產量自5.3億噸提高至5.4億噸。
- 俄羅斯石油工業公司(Rosneft,俄油公司)計畫至2018年將對中國大陸原油出口增加到5,000萬噸,較目前增加34%。
- 該公司今年將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輸油管道(遠東石油管道)向中國大陸增加100萬噸原油出口,2014年增加為200萬噸,2015年增為500萬噸,2018年起俄羅斯以遠東石油管道向中國大陸輸出原油將達到年3000萬噸。
評析
- 近日中國大陸與俄國頻以石油天然氣的生產與輸運進行研議,除兩國希望於習進平訪俄時有足夠大禮相贈外,中國大路對俄國的經濟支持,俄國對中國大陸的穩定天然氣與原油提供,是彼此磋商的最終目的,除可降低中國大陸對於中東或其他地區的原油取得壓力外,對於天然氣的大量需求也可舒緩其壓力。
- 中國大陸與俄羅斯的各項原油天然氣磋商中,並不把哈薩克等中亞國家列入考量,顯見中國大陸試圖提高俄對中的供應量,將俄國的進口比例提高但卻不降低其他油氣輸入來源的比例。
- 臺灣與俄羅斯近年來各項學術、經濟貿易活絡,在此俄羅斯考慮亞太地區天然氣與石油市場的時間點不失為一契機,應考慮評估積極爭取俄羅斯為原油及液化天然氣進口源,增加進口來源減緩原油與天然氣需求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