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資訊

字級設定:
點閱 (3928) 回覆 (0) 推薦(1)

突破能源聯盟(Breakthrough Energy Coalition)新增投資項目,包括次世代電池與固態電池、核融合、從空氣中提取飲用水、增強型地熱系統等

  • 為了改善全球氣候籌建的突破能源聯盟(Breakthrough Energy Coalition, BEC)在2016年12月宣布,將成立一支金額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0億元)的突破能源基金,用於投資初創及成長期企業,為全球提供下一代可靠、可負擔、零排放的能源。
  • 突破能源基金投資公司(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BEV)的投資年限為20年,將提供長遠和高風險承受力的投資,以推動大規模的能源轉型,投資目標是具有突破性並且不會排放溫室氣體的技術,希望從根本改變人類過往消耗能源的模式,努力達成一個零碳排放的未來,並為全球提供可靠、可負擔的能源。
  • 突破能源聯盟的架構包含3個步驟:第一步驟,在5個基礎領域中,提供共55個科技創新。(5個基礎領域包含:電力、交通、農業、製造業,及節能,55個科技創新。電力部分如附件1)。第二步驟,公部門在科學研究的投資領導創新。第三步驟,新創公司和產品將創新帶入市場,並具有穩定的投資來源提供有彈性的資金,像是BEC的基金投資。
  • BEV已經在初創公司進行了數次長期的投注,投資項目從核融合、碳捕集與封存(CCS)到能夠從大氣中捕獲水的太陽能電池板等。
  • 2018年9月底,微軟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阿里巴巴的馬雲、維京集團的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軟銀的孫正義,及彭博新聞的麥克彭博(Michael Bloomberg)等投資者宣布進行第二輪投資,基金達10億美元。
    • 第二輪投資中,包含致力發展次世代電池的Form Energy,及車用固態電池的Quantum Scape及為了解決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導致電網發生電力波動,所運用地下幫浦啟動水力發電(且不依賴地形限制)的Quidnet Energy。
    • 在核融合的投資上,BEV已經投資英國的CFS公司,並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CFS公司也獲得義大利能源公司Eni投資。
    • 在水資源的投資上,BEV投資的Zero Mass Water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創業公司,該公司的技術是透過屋頂裝置設備(水資源板,Hydropanels)從空氣中提取飲用水。該創業公司已將此設備安裝在八個國家,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的杜克能源工廠。
    • 在海洋環境的投資上,BEV投資的Pivot Bio是一家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創業公司,該公司為了解決肥料所造成的海洋問題,開發了一種能夠自然地「固定」土壤中的氮的微生物,以幫助小麥等穀類作物生長,並且預計將於2019年開始對農民進行測試。
    • 在溫室氣體減排上,BEV投資的CarbonCure是一家加拿大初創公司,致力於在混凝土製造過程中使用二氧化碳,以降低該行業的碳排放並固化從發電廠捕獲的碳。2018年開啟第一個試點工廠。 在再生能源技術上,BEV投資的Fervo Energy是一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創業公司,致力於「增強型地熱系統 」,利用「混合介質刺激(mixed medium stimulation)」技術,擴大目前和新地熱站的能源輸出,以及使用當今主流垂直井無法有效挖掘的新技術。另外,在生質燃料的投資上,BEV投資了具有「動態代謝控制」技術的DMC Biotechnologies,為了解決生質燃料所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這個技術用於管理和測試用於生長生質燃料的植物的微生物菌株,令這些植物生長速度提升數倍

      1. Breakthrough Energy
      2. Billionaire-Backed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Makes 7 More Investments, 2018/10/1.

        附件1、突破能源聯盟(Breakthrough Energy Coalition)的55個科技創新投資項目中的電力部分[1]

        次世代核分裂融合技術

        超低成本電力儲存

        Form Energy

        Quantum Scape

        次世代超彈性電網整合

        Quidnet Energy

        增強型地熱系統(EGS)

        Fervo Energy

        超低成本熱能儲存

        快速降溫、低溫室氣體 (greenhouse gas, GHG)排放發電

        超低成本風力發電

        超低成本輸電技術

        低GHG排放,提出可靠、分散式電源的解決方案

        超低成本太陽能發電

        低成本海洋能

        二氧化碳封存與使用

        CarbonCure

        核融合

        CFS

        二氧化碳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