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析

字級設定:
點閱 (2100) 推薦(0)
計畫名稱

電網級儲能系統及併網控制技術

主題名稱 中國大陸電網儲能技術發展方向及規劃
資料時間 2014/12/19
上傳時間 2014/12/19
國別 中國
能源領域 經濟及產業
能源業務 新及再生能源
決策知識類別 評析
關鍵字 中國大陸電網儲能技術發展

重點摘述

中國大陸政府目前對儲能政策的態度比較接近當初PV發展模式,等到儲能技術發展到市場可接受的範疇之後,再提出相應的政策支撐其加速發展。因此目前儲能相關研究僅在國家高技術研發發展計畫「863」、國家基礎技術研究發展計畫「973」等科研項目及國家科技支撐計畫之中。

  1.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致力於解決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術問題,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技術、統籌高技術的整合和應用,引領未來新興產業發展。

2010年「863」計畫在智能電網領域中針對大容量儲能系統投入研究發展,其中課題包含1.大容量儲能系統設計及其監控管理與保護技術;2.多類型儲能系統協調控制系統及示範;3.儲能系統提高間歇式電源接入能力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

2012年「863」計畫續針對節能與儲能技術及新型電力電子技術提出儲能相關戰略性技術研究,以引領新興產業發展。依據國家 863 計劃先進能源技術領域“十二五”戰略規劃,能源領域擬設立4 個重點專項和 6 個優先主題。 4 個重點專項包括智能電網專項、潔淨煤專項、太陽能發電專項和風力發電專項;6 個優先主題包括可再生能源技術、潔淨煤技術、先進核能與核安全技術、氫能燃料電池與分佈式供能技術、新型電力電子技術、節能與儲能技術。主要研發內容與儲能相關包含重點支持10MW 以上級液流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等儲能關鍵技術、 儲能電池模組和變換器模組整合技術、3MW/10MWh 以上級儲能系統及其工程應用示範等,形成儲能產業化技術平台以及儲能系統電力電子技術。

  1.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

國家基礎技術研究發展計畫「973」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對中國大陸未來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帶動性的基礎研究發展計畫,主要支持面向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的基礎研究領域和重大科學研究計畫。

「973」計畫針對儲能技術持續投入相關研究包含液流電池、新型二次電池、風電併網儲能需求評估、鋰離子電池及超級電容等。

  1.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以重大公益技術及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開發與示範應用為重點,結合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裝備開發,加強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和在創新,重點解決涉及全局性、跨行業、跨地區的重大技術問題,著力攻克關鍵技術,突破瓶頸制約,提升產業競爭力,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升支撐。

2014年國家科技支撐計畫招募指南在儲能方面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1. 基於軟碳負極材料鋰離子儲能電池系統關鍵技術及示範;以及2. 儲能用鋰電池及燃料電池系統安全性設計及性能測試技術。計畫特性列為前沿技術類,國家經費補助上限為1100萬人民幣,計畫年限為3年。

  1. 標準及儲能電站運行技術建立

2014年中國大陸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同意成立全國電力儲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編號為SAC/TC550,主要負責電力儲能技術領域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對口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力儲能係統技術委員會(IEC/TC120)。第一屆全國電力儲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33名委員組成,秘書處在中國電科院電工與新材料研究所。

此外,由國家電網負責的「大規模電池儲能電站運行技術研究與應用」科技項目,由中國電科院電工與新材料研究所負責,預計分工項目共5項。該計畫將為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的擴建、能力提升及運行維護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

科技部與工信部聯合組織製定的《2014-2015年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方案》發布,提出要堅持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加大重點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與整合應用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的大規模應用,提升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有效支撐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物理儲能和化學儲能被列為節能減排科技方案之關鍵共性技術主要重點。

 

資料來源:中國儲能網

圖1 大規模電池儲能電站運行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分工

 

綜上所述,中國大陸電網儲能技術發展分為研究開發、示範佈建以及技術研究與應用分析,以下分別敘述發展重點:

(1)儲能技術研究開發

中國大陸儲能技術研究開發的重點是儲能系統控制如監控管理、協調控制等,大容量儲能系統,包括:全釩液流電池、鈉硫電池以及鋰離子電池。研究也支持其他類別的技術,如:超級電容。對各項儲能技術進行檢測及評估,並特別針對安全性檢測。

(2)示範佈建

在示範布建主要集中在上述電池的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其他與示範布建相關包含應用於儲能在電力電子和控制系統的優化。資金來源是要求電網公司自行出資,科技部和財政部僅提供部分科研項目經費和金太陽工程補助,目前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

中國大陸能源局已明訂2015年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的目標和配套政策,因此可望帶動大量離網儲能需求。

(3)技術研究與應用分析

主要是在建立儲能電站數據管理、挖掘儲能電站參與系統調度的潛力,提升儲能電站運行控制能力;研究團隊利用電池整合及在新能源發電的應用技術,探索儲能電站參與輔助服務的經濟規律,以提升儲能電站經濟性;規範儲能電站運行與維護,保障儲能電站示範運行。

中國大陸儲能技術發展下一步將對儲能系統進行經濟性評估包含設備購入成本、運轉成本、維護成本以及折舊成本,激勵政策必須在以上成本釐清之後,才能訂定相對應的補貼。

未來,中國電網公司希望在基礎理論、儲能本體技術、應用示範以及綜合評價等四大項目基礎下進行評價推廣儲能技術。

資料提供者/機構 王孟傑 / 工研院/綠能所
最後修改者 王孟傑
聯絡電話 03-5913348
聯絡 Email JayWang@itr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