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畫名稱 | 馬達動力機械效率管理政策執行與基準訂定研究 |
|---|---|
| 主題名稱 | 泵浦能源效率週期成本、分析與建議 |
| 資料時間 | 2018/12/10 |
| 上傳時間 | 2018/12/10 |
| 國別 | 國內 |
| 能源領域 | 經濟及產業 |
| 能源業務 | 節約能源 |
| 決策知識類別 | 評析 |
| 關鍵字 | 生命週期成本 |
重點摘述
本文參考參考Europump與美國能源局、水利協會共同提供的泵浦系統生命週期成本分析的相關建議,作為泵浦節能參考。 泵浦的生命週期成本主要的分為8個項目,包含:初始購置成本、安裝成本、能源成本、運作成本、維護成本、停機成本、環境成本和退役成本。 (1)初始購置成本方面,包含了工程、投標、採購訂單、測試、備品、培訓與輔助設備等方面。 (2)在安裝成本方面,包含了基礎設計、裝置整備、土木、管道、線路、表計、系統軟體架設、驗收運作、啟動使用後必須達到合約訂定條件的性能測試。 (3)在能源成本方面,包含了流量、揚程、馬達效率、泵浦本體效率和運轉時速等綜合條件所產生的能源使用成本,這部分在整個生命週期成本中佔絕大部分。 (4)運作成本上,包含了流體的供應、輸出與排放、系統可靠度、性能等。 (5)維護成本主要是指耗材的更換。 (6)停機成本包含了預期的停機,像是廠區的歲修,還有非預期的停機,像是停電、故障。 (7)由於環保意識高張,使用泵浦成本中也將環境成本納入,最主要是指流體排放至外部環境時造成的汙染。 (8)泵浦退役的成本,包含了拆解、清理、運送、進入回收體系。 泵浦生命週期成本分析6個步驟: (1)第一步是建立清單,就是將組裝泵浦系統中物件的完整清單建立起來。 (2)第二步是確定負載需量,主要是確定系統中每一個負載所需的流量是多少。 (3)第三步是平衡系統需求,有了上述負載的需求後,即可進一步得到整個系統所需的揚程流量等基礎需求,並據以進行調節至最佳化。 (4)第四步是降低平衡所造成的損失,在平衡上,除了考慮實際需求外,也會有預測需求,這可能會造成系統各個最佳點與原有系統最佳化與最後平衡結果有差異,也可能造成系統損失。 (5)第五步則是降低系統變動,藉由考量內外在環境,消除或減少可能會影響系統穩定操作的因素。 (6)最後第六步就是是別高消耗元件,包含泵浦本身或所屬元件,經常性地檢視,並適時進行更換。 作為改善生命週期成本17個點建議。 (1)考慮並確定生命週期成本的所有相關成本,如前所述8大項目。 (2)採用具有LCC考量的泵和系統,這可透過前述分析步驟得到。 (3)通過考慮運營成本和採購成本來最佳化總成本。 (4)考慮個別泵運作的持續時間。 (5)將設備與系統需求相匹配,以獲得最大的效益。 (6)將泵類型與預期義務相匹配,每種泵浦都有其特性,應依照實際需求進行選用,而不同特性有匹配需求與可達到的結果。 (7)避免使用超過需求規格的泵浦,像是過設計。 (8)指派專人執行本項工作。 (9)使用高效率電機。 (10)電力傳輸設備需相匹配,這與第9項異曲同工,每個環節都能做到最佳化,將有助於控制成本。 (11)評估系統運作效果,用各種工具方法來確認系統確實如要求第運作。 (12)監測和維持泵和系統,以最大限度獲取效益,現有即時工具比早期方便許多,可在初期建置時一併進行施作,對後續長遠應用將可提供即時性資訊,作為調控成本參考。 (13)儘可能減少使用會浪費能源的控制閥或管件,前述已提過,泵浦使用成本中最主要是能源,因此使用效率高損失少的元件,對於節能省成本將有直接的效果。 (14)明智地利用政府相關機構或泵浦公司輔助服務,現階段產官學研均有提供泵浦相關服務,可善加利用。 (15)預防性維護,這可降低前述發生不預期的停機成本,甚至免除生產、訂單損失。 (16)遵循有關泵浦與所屬電機的使用規定。 (17)持續分析現有的泵浦系統,以找尋改善機會。
| 資料提供者/機構 | 詹瑞麟 / 工業技術研究院 |
|---|---|
| 最後修改者 | |
| 聯絡電話 | |
| 聯絡 Email |
- 熱門點閱
- 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輔助服務簡介(49371)
- 各式太陽能電池的優缺點評析(30007)
- 再生能源併網對配電系統不平衡之衝擊與改善方法(1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