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名稱 | 102年度國際合作與能源外交整體之規劃與研析(1/2) |
---|---|
主題名稱 | 中國大陸在中歐太陽能面板貿易紛爭中的能源外交策略 |
資料時間 | 2013年7月 |
上傳時間 | 2013/11/16 |
國別 | 中國 |
能源領域 | 政策與法規統計信息 |
能源業務 | 新及再生能源 |
決策知識類別 | 評析 |
關鍵字 | 歐盟雙反 太陽能 中國 |
重點摘述
中國大陸在中歐太陽能面板貿易紛爭中的能源外交策略
2013年6月4日歐盟宣布由6月8日至8月6日課徵中國大陸進口太陽能板11.8%的反傾銷稅。若雙方無法協商出解決辦法,8月6日之後稅率將提高到47.6%。歐盟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太陽能面板出口地,2011年中國大陸出口太陽能面板約358億美元,其中70%以上是出口至歐洲市場,而歐洲則有80%的太陽能面板由中國大陸進口。課徵高額雙反稅無疑將對中國大陸太陽能面板產業造成嚴重打擊。
此一紛爭對中國大陸而言是一重大挑戰,中國大陸運用各種能源外交策略,尋求紛爭儘早落幕。7月27日,中國大陸宣布,中歐雙方已就中國大陸輸歐太陽能產品達成「價格承諾」協議。據協議,雙方同意的價格為每瓦特0.56歐元,此價格接近7月歐洲市場的中國大陸面板現貨價。雙方達成的協議解決中國大陸與歐盟間的爭議,並解除中國大陸太陽能面板產業危機,為中國大陸成功的外交折衝後的結果。
一、事件過程
整起事件起始於2012年7月由德國太陽能廠商Solarworld所組成的歐洲太陽能面板製造商聯盟 EU ProSun向歐盟委員會提交對中國大陸太陽能面板的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申請。歐盟委員會於9月份同意EU ProSun申請對中國大陸太陽能面板展開雙反調查,並於11月正式啟動。
中國大陸與歐洲已結成在太陽能面板上密不可分的價值鏈。根據瑞士一家獨立研究機構的調查,若歐盟對中國大陸課徵懲罰性關稅,可能導致歐盟24萬人失業,並帶來287億歐元的損失,其中以德國損失最大。5月27日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訪德,雙方表示願經由對話解決太陽能面板問題。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反對歐盟對中國大陸的反傾銷調查。在歐盟內部一次不具拘束力的投票, 德國與英國等18個歐盟國家反對加諸中國大陸課徵懲罰性關稅,贊成的僅有法國、義大利、立陶宛與葡萄牙4國,西班牙與奧地利等5國則棄權。儘管多數歐盟國家反對,歐盟委員會最後仍依職權於6月4日公布初裁結果,造成中國大陸太陽能面板產業嚴重打擊。
二、中國大陸運用之能源外交策略
在歷經一年的事件中,中國大陸使用以下的策略維護本身利益。
1. 報復威脅
在中國大陸所運用的各種策略中,最為有效的應為報復威脅。在整個過程中,中國大陸採取兩次報復手段。第一次是在EU ProSun提出雙方調查申請後不久,中國大陸即提出針對歐盟的多晶矽進行雙反調查。中國大陸自歐盟進口多晶矽的最大宗是德國,此一調查案提出後,德國對課徵中國大陸雙反稅的態度立即由支持轉為反對。第二次報復措施是在歐盟委員會公布初裁後,中國大陸即針對葡萄酒進行雙反調查。中國大陸為歐盟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場,由歐盟進口的葡萄酒由2009年的6.4萬毫升增至2012年的25.4萬毫升,增加約3倍之多。依照進口數量之多寡依次是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與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即為支持對中國大陸課徵雙反稅最力的3個國家。此一報復祭出後,歐盟的態度隨即軟化,為最後達成和解的重要原因。
2.元首外交
在歐盟即將公布雙反初裁之前,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於5月25日訪問德國,主要目的是要與德國進一步協商雙反議題,以期獲得德國的公開承諾,俾有利於雙反案後續的發展。李克強於訪問時表示,中國大陸堅決反對歐盟對中國大陸的雙反調查,並認為此為保護主義的作法,不僅不利於中方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損害歐洲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李克強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貿易摩擦。梅克爾則表示,德國主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歐中關於太陽能面板等產業的分歧,認為歐盟對有關產品徵收永久性關稅無濟於事,應採取措施予以避免。由於李克強的訪問,梅克爾公開表示反對向中國大陸課徵雙反稅,歐盟第一大國的明顯表態,將影響其他會員國對此案的態度。
3.官方協商與談判
商務部在此次貿易糾紛中扮演積極的角色。中國大陸官方從初始雙反案的提出到最後協議完成主要處理單位均為商務部。除了商務部外,外交部亦從旁協助。商務部與外交部運用發表聲明、赴歐協商、以及進行談判等方式促使雙反案的損害降至最低。
4.動員民間力量
在雙方外交折衝中,民間力量亦扮演重要角色。民間力量主要由中國大陸四大太陽能廠商所組成,其功能是動員歐盟各國受到雙反案損害的企業,聯合對各國政府施壓。其所聯合的歐盟企業多為四大企業的合作夥伴。其中最重要的策略是在2012年9月由中國大陸英利、尚德和阿特斯等企業組成「平價太陽能聯盟」,聯盟邀集歐盟廠商加入,並針對歐洲的上游供應商開展遊說活動。平價太陽能聯盟代表歐盟廠商,在雙方爭議中扮演關鍵角色。
三、結語
中國大陸在此次事件中展現主動積極的處理態度,極盡運用各種可得資源為太陽能面板產業尋求一線生機。此種有效運用能源外交策略,積極協助產業處理國際合作中所發生的不利事件的態度,為我國首要可借鏡之處。我國雖然不像中國大陸具有龐大的能源外交資源,但仍可積極就現有資源保護能源產業的利益。
中國大陸此次能源外交策略之所以會成功,適當的運用報復是其中的關鍵。由此次案例可以看出,雙方密切的貿易往來是確保報復成功的重要條件。然而不論實施懲罰性關稅或報復均是一把雙面刃。歐盟對中國大陸面板課徵懲罰性關稅將傷及本身的太陽能裝設業與多晶矽產業,而中國大陸欲針對歐盟多晶矽產業課徵懲罰性關稅以為報復,同樣會傷及本身的太陽能面板產業。故而在運用時均需要特別謹慎。
資料提供者/機構 | 趙文衡 / 台灣經濟研究院 |
---|---|
最後修改者 | 趙文衡 |
聯絡電話 | 02-25865000 |
聯絡 Email | wenheng@tier.org.tw |
- 熱門點閱
- 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輔助服務簡介(48735)
- 各式太陽能電池的優缺點評析(29755)
- 頁岩氣革命影響全球能源布局(18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