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析

字級設定:
點閱 (1603) 推薦(0)
計畫名稱

二氧化碳捕獲及封存技術研發與示範計畫

主題名稱 美國CCS政策新訊
資料時間 2014/1/20
上傳時間 2014/1/20
國別 美國
能源領域 政策與法規科技
能源業務 電力
決策知識類別 評析
關鍵字 二氧化碳捕獲封存

重點摘述

二氧化碳捕獲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是國際公認減碳的重要手段,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12年對能源技術之減碳貢獻分析,若以大氣溫度上昇至攝氏6度的情境,下降至我們所期望的大氣溫度上昇至攝氏2度的情境,CCS所佔的貢獻百分比至2050年將達14%,累積貢獻量更達17%。另根據全球碳捕獲與封存研究院(Global CCS Institute, GCCSI)之研究指出,國際上大型整合計畫目前共有20個計畫已達建造及運轉階段,一般預期CCS技術將於20202025年間開始大規模商業運轉。

CCS技術所捕獲的二氧化碳需進行封存或再利用,但再利用技術所能貢獻的減量幅度有限,而二氧化碳鹽水層地質封存則為未來可大規模處理二氧化碳之選項之一。受限於經濟誘因不足及美國地下注入控制方案((Underground Injection Control Program)第六類地質封存注儲井規範帶來之不確定性,美國大型地質封存示範計畫近年來均趨向以石油增量生產(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為主,長遠來看對於CCS技術發展實為不利。

美國環保署於201413日發佈新的法令,將捕獲之CO2注入第六類地質封存注儲井之行為排除在有害廢棄物管理系統之外,亦即將CCS視為對人類健康與環境無顯著風險之行為,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捕獲與地質封存技術實施之政策不確定性。顯示CCS技術將會在美國蓬勃發展,並帶動世界其他區域的研發與佈建行動。

由全球的減碳趨勢來看,CCS技術之推動確實有其必要與急迫性;CCS技術中碳捕捉成本佔70%,因此自然成為各國技術發展的重點,然而封存安全與監測技術則為CCS未來能否大規模施行的關鍵。因此,藉由小規模封存試驗,逐步放大規模來驗證地質封存之可行性為CCS發展中必要的過程,所以歐美各國多給予技術發展階段低於10萬噸CO2排放規模的CCS試驗計畫免環評之政策鼓勵,以免阻礙CCS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機會,同時這樣的試驗計畫亦可作為民眾溝通的平台,來讓民眾了解CCS之風險是可完全控制的,進而支持CCS減碳政策與相關法規的建立。我國實應建立跨部會協調機制,藉由產官學研各界通力合作,儘速解決示範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門檻及民眾接受度之問題,以加速CCS技術早日實現。

資料提供者/機構 徐恆文 / 工業技術研究院
最後修改者 徐恆文
聯絡電話 03-5916253
聯絡 Email hsuhw@itr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