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能源期刊發行
- 創刊日期:
102年11月30日
- 發行所:
經濟部能源署
- 發行人:
李君禮
- 地址:
台北市復興北路2號13樓
- 電話:
02-2772-1370
- 執行單位: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地址:
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26館
- 服務專線:
03-5916006
- 服務信箱:
- 總編輯:
劉志文胡均立
- 顧問:
王漢英童遷祥
- 執行主編:
劉子衙陳志臣
- 編輯委員:
方良吉王錫福朱家齊李堅明李叢禎林師模馬鴻文陳希立廖芳玲廖肇寧劉文獻蕭志同顧洋(依筆畫順序排列)
:::
臺灣能源期刊論文全文
臺灣能源期刊第12卷第1期內容
出刊日期:March, 2025
- 題目
- 總編輯的話
- Title
- Letter of Editor-in-Chief
- 作者
- 劉志文、胡均立
- Authors
- Chih-Wen LIU, Jin-Li Hu
- 摘要
- 歐盟於今(2025)年2月發布《潔淨工業協議》(Clean Industrial Deal, CID),旨在推動工業部門去碳化並提升全球競爭力。該協議重點包括:降低能源成本、放寛國家補貼、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碳邊境調整機制等;期運用碳市場收入,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提供資金,鼓勵企業投資清潔技術,加速再生能源與實現工業去碳化計畫。對臺灣而言,該協議提供了重要資訊,特別是在能源密集產業的減碳策略與清潔技術投資方面,並借鏡歐盟經驗,強化綠色金融機制與產業低碳化政策,以確保在國際淨零競爭中保持優勢。 本期收錄涵蓋多項能源議題。郭綉娟等研究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CCS)技術被視為具有減緩氣候變遷的潛力選項。臺灣擁有適合碳封存的地質條件,發展地質碳封存(Geological Carbon Sequestration, GCS)是一個可行的減碳途徑,但目前缺乏實證數據,突顯了展開先導研究與試驗的重要性。蘇鈺雯等研究指出,歐盟因為私有資金投入不足,影響了能源效率提升的推廣。為解決此問題,歐盟推動以能源效率為目標的金融措施,即「節能金融」(energy efficiency finance),以吸引更多私人資本進入此領域。該研究整理了歐盟相關國際案例,以供國內借鏡參考。 徐士賢等指出臺灣每年都會產生大量廢棄電池,根據環境部的統計資料,在2023年增加至70,864公噸,若能在分解前萃取並儲存至儲能設備中,將減少廢電池量並提升電池效益,實現低碳循環。研究提出的裝置所回收的剩餘電量可供小功率設備運行或為其他二次電池充電,有助於低碳循環與資源再利用之目的達成。黃俊瑋等研究建構電動車的充放電策略,調度電池充電狀態監控模式,並通過控制主從式電池組實現充放電狀態排程與市電併網調度。同時還設計低碳車輛聯網交易模型,持續監控電力碳足跡、碳費計算與剩餘容量估計,俾利在充放電策略中執行最佳決策。 國際能源總署(IEA)於2025年2月發布的《電力2025》報告顯示,全球電力需求正快速增長,進入新電力時代。預估2025至2027年間,年均成長近4%,主要受工業生產、空調需求、交通電氣化及數據中心擴展等推升。而中國、印度及東南亞為主要增長動力,合計貢獻全球電力需求增長85%。儘管再生能源成長迅速,預估2025年發電占比將達全球總發電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在部份地區,燃煤仍將扮演重要的供電角色,另面臨極端氣候帶來的風險,也凸顯了電網韌性與儲能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在全球邁向淨零的過程中,如何確保電力穩定供應與低碳化,是政策與產業界面臨的重要課題。臺灣能源期刊期望在產學研專家的共同努力下,持續提升論文品質,成為剖析能源議題、分享專業見解的重要平台。
- 關鍵字
- Abatract
-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