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資訊

字級設定:
點閱 (2848) 回覆 (0) 推薦(0)

21世紀再生能政策網絡研究機構發佈最新再生能源現況報告,2015年再生能源發電新增容量及投資年增量創下歷史新高

摘要

21世紀再生能政策網絡研究機構(REN21)於2016年6月1日發佈最新的2016年全球再生能源現況報告(Renewables Global Status Report)。主要研究結果如下:(附圖1)

附圖12015年再生能源發展指標 [1]


全球現況:

    當化石能源價格持續下跌之際,2015年再生能源發電容量年增148GW(包括水力,其中風力及太陽光電占新增再生能源發電容量的77%),創下歷史新高。

   全球再生能源投資年增2,860億美元(不包括50MW以上的水力投資),超越新增燃煤及燃氣發電機組投資額1,300億美元。若包括50MW以上的水力投資,總投資金額高達3,28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也拉大與傳統化石燃料電廠投資的歷史差距。2015年開發中國家的再生能源投資金額首次超越已開發國家。(附圖2)

附圖2再生能源投資趨勢 [1]

 

   2015年再生能源新增805萬個就業(不包括大型水力),其中,太陽光電及生質燃料提供的就業機會最多。(附圖3)

附圖32015年再生能源產業就業 [1]

 

   201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全球發電量的23.7%,相較於2014年占比(22.8%),提高0.9%,許多國家已經開始進行電網整合的挑戰。

   2015年再生能源在住商及工業部門熱冷利用占最終能源消費的8%,其中以生質物(biomass)為主。

   2015年再生能源占全球道路運輸燃料的4%,以液態燃料為主,另外,再生能源與電動車充電站整合持續擴展中。

 

政策現況:

  2015年設定再生能源政策目標的國家達到173個國家,其中,有143個國家有制定國家/州/省的再生能源推動政策,大部分的國家的再生能源政策仍然聚焦在電力部門,特別是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附圖1顯示相對於2014年,2015年再生能源配額制(RPS)、再生能源競標制及生質燃料強制添加等政策有增加趨勢。目前有64個國家採取再生能源競標機制,尤其是歐洲國家的再生能源政策轉型紛紛納入競標機制。

  2015年設定再生能源百分百目標的城市,新加入的國家城市包括:澳洲的Byron Shire、Coffs Harbour及Uralla;加拿大的Oxford County及Vancouver;美國的明尼蘇達州的Rochester及加州的San Diego。

 

市場及產業現況(2015年):

  生質能:生質熱利用(bio-heat)成長變緩,主要市場在波羅的海及東歐國家。生質能發電(bio-power)成長快速,平均每年以8%的速度成長,尤其是中國大陸、日本、德國及英國。生質酒精每年以4%的速度成長,主要集中在美國及巴西。亞洲的生質柴油生產下滑。雖然強制摻配政策使得生質燃料免於受到油價下滑的影響,但是油價下滑增加未來投資的不確定性。

  地熱:2015年新增地熱發電容量約315MW,全球累計總容量13.2GW,可產生750億度電。全球地熱市場有一半來自土耳其(50%);第二是美國(22%);第三是墨西哥(17%)。

  海洋能:以潮汐發電為主,2015年的發電容量約530MW。目前技術仍處於示範計畫階段。

  太陽光電:由於與化石能源的成本競爭力提升,2015年市場成長25%,新增容量50GW,全球累計容量達到227GW(附圖4)。以中國大陸、日本及美國為主要市場。2015年估計全球有22個國家的太陽光電發電量可以滿足全國用電需求的1%以上,其中,義大利可以達到7.8%;希臘可以達到6.5%;德國可以達到6.4%。由於新興市場需求強盛,拉丁美洲、中東及印度的大型電廠級太陽光電競標出現破紀錄的歷史新低價。

附圖4太陽光電裝置容量成長趨勢 [1]

 

  風力:2015年新增63GW,全球累計裝置容量約433GW。主要市場為歐洲、美國及中國大陸。2015年離岸風力約有3.4GW併網,主要來自歐洲,全球累計離岸風力併網總容量超過12GW。目前風力發電成為主要發電來源的國家包括:丹麥(42%)、德國(有四個州超過60%)、烏拉圭(15.5%)。(附圖5)

附圖5風力發電裝置容量成長趨勢 [1]


評析
 

近幾年再生能源快速成長而且在2015年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主要的驅動力包括:再生能源技術進步的成本競爭力、持續綠能政策推動、綠色融資的連結、能源安全與環境意識的高度認知、新興經濟體的能源需求及能源現代化。

根據REN21最新發佈的目前全球平均的太陽光電均化發電成本約在0.1~0.2美元/度(新臺幣NT$3.2~6.4/度);陸域風力均化發電成本約在0.05~0.1美元/度(NT$1.6~3.2/度)。大致與Frankfurt School於2016年發佈的全球平均值相當(附圖6)。我國太陽光電(PV)發電成本高於全球平均值,約1.2~1.7倍,主要原因是臺灣的PV發展策略是先屋頂後地面,屋頂型及容量小的PV發電成本較高,因此,平均而言會高於國際平均值。我國陸域風電成本(10 kW以上)低於全球平均值,陸域風力成本介於燃氣與燃煤發電成本之間,顯示我國陸域風電成本已達到市電同價。

附圖6全球再生能源均化發電成本趨勢及我國發電成本相對比較 [2, 3]

再生能源發展已是全球普遍認知的永續發展重要轉型路徑。經濟部長李世光於2016年5月宣佈將以1萬公頃土地推動太陽光電設置,創造3,000億元的綠能產業商機。然而,這個綠能商機是否能創造臺灣再生能源發電、投資及就業的新紀錄,需要有完備的配套措施,才能真正落實我國再生能源轉型路徑的達成。主要的配套措施如下:

 

低碳市場環境建置:

我國碳價(排放交易)/碳稅(能源稅)尚在研擬中,亟待建立反應外部成本的市場機制,創造再生能源發展的有利空間及更大的競爭力,提供私人投資較明確的零碳資源轉型規劃,吸引更多的創新科技投入。

由於臺灣的電力市場並未全面自由化,電價不是由市場機制決定,而是由電價費率計算公式決定:[燃料+稅捐及規費+合理利潤+(折舊+利息)+(用人費用+維護費+其他營業費用)-綠色電價收入-其他營業收入]/售電度數。將來若碳稅或能源稅課徵,勢必會反應在電價公式,另外,關於電價平準基金的運用,如何反應在電價公式,則需要進一步的釐清。

 

加速再生能源投資:

目前臺灣金融系統缺乏支援大型再生能源系統開發的機制,未來政策需要鼓勵私人資金參與投資及創新的綠色信貸機制,才能創造有競爭力的綠能產業供應鏈。建議積極引進國際環境融資規範-赤道原則,制定符合環境及社會風險的綠色信貸指南,建立我國“綠色信貸”政策體系。

臺灣再生能源產業供應鏈需要有整合性的國產化發展策略,如何透過這波的臺灣再生能源內需市場,強化我國再生能源的產業供應鏈,才能真正帶動國家經濟及產業的全面提升。

 

變動性再生能源與電網整合:

變動性再生能源併網穩定供應的決策目標應該綜合考量併網相關配套措施,除了電網基礎設施建置外,仍需要評估相關併網成本及分攤機制,避免所得分配不公平及轉嫁,造成納稅人的賦稅負擔。

建立長期更積極的併網平衡解決方案,如智慧電網、需量反應管理及搭配先進的電池儲能技術,並持續關注再生能源區域熱電及運輸整合應用技術發展。


參考資料
[1] Renewables 2016 global Status Report,

[2]Frankfurt School-FS-UNEP Collaborating Centre, Global trends in renewable energy investment, 2016.03.

[3]台電公司網站,電價成本

[4]台灣太陽能釋4GWp內需,三大問題該同時解惑,電子時報,2016.05.31。

關鍵字標籤
0671735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