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資訊

字級設定:
點閱 (601) 回覆 (0) 推薦(0)

IEA世界能源展望2013摘要

重點摘述

  • 2013年世界能源展望(WEO-2013)探討2035年前不同的能源發展方式及其對氣候變遷趨勢的影響,為決策者和工業界等提供資訊,幫助他們在快速變化的能源世界中掌握方向。本報告摘要如下:

ㄧ、能源領域長期堅守的諸多信條(tenets)正被改寫

  1. 主要能源進口國變成出口國,而主要能源出口國正逐漸變為全球能源需求成長的中心。
  2. 政策與技術的有效結合,可以削弱經濟成長、能源需求及與碳排放之間的聯動關係。
  3. 非常規油氣資源的興起和再生能源的發展,正在改變我們對世界能源資源分佈的瞭解。
  4. 全球能源結構中,目前化石燃料占82%,與25年前相同,2035年再生能源強勁成長也僅降低化石燃料占比至75%

二、能源需求成長引擎正轉向亞洲

  1. 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將成長1/3,其中中國大陸、印度和中東地區等將推動全球能源需求成長之1/3以上。未來十年中國大陸處於能源需求主導地位,但2020年後印度將取代中國大陸成為需求成長的引擎
  2. 到2020年代早期,中國大陸將成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印度為最大煤炭進口國。美國在2035年前朝能源需求全部自給自足邁進。
  3. 化石能源在能源需求中仍占主導地位,對能源、環境和氣候變遷之間的相互關係具有重大影響。

三、石油生產的變動

  1. 開採輕質緻密油(LTO)和超深海洋石油等新資源,以及提高現有油田採收率的技術能力發展,已大大提高對剩餘可採石油儲量的評估規模。
  2. 美國輕質緻密油及巴西超深海洋石油的生產將持需增加到2020年代中期,但中東仍是長期石油展望的關鍵
  3. 2035年石油價格攀升到128美元/桶(以2012年價格計算),足以支持這些新資源的開發。

四、石油消費的變動

  1. 2035 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成長至10,100 萬桶/日,常規原油產量將下降到6500 萬桶/日。非常規石油(包括輕質緻密油)和天然氣凝析液的增加,可以彌補供需之間不斷增加的缺口,目前缺口是1400 萬桶/日。
  2. 2030年左右,中國大陸將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中東地區石油消費將超過歐盟。2020年後,印度成為全球石油需求成長最快的國家,更加劇了石油需求版圖的改變
  3. 2035 年,石油消費將集中在運輸部門和石化產業。其中,運輸部門將成長25%,其中柴油增加550萬桶/日,達到5900 萬桶/日,其中1/3的成長來自亞洲的貨物運輸。在石化產業,中東、中國大陸和北美共同推高全球石油(作為原料)的使用,達到1400 萬桶/日。
  4. 高油價激發能效的提高、加快石油替代品的開發,在運輸燃料市場中生質燃料和天然氣將持續增加占比。

五、煉油部門的衝擊

  1. 天然氣凝析液和生質燃料產量的提升,煤製油或氣製油技術的發展,使得大部分液態燃料不經煉油系統直接供應消費者。
  2. 亞洲和中東地區將繼續擴大煉油設施興建,但許多OECD國家的產品出口市場需求和競爭力的下降,增加了關閉煉油產能的壓力。
  3. 本報告估計,從現在到2035年,全球近1000 萬桶/日的煉油能力將面臨倒閉的風險,特別是歐洲地區的煉油廠最易受到衝擊

六、發電廠的變動

  1. 中國大陸及印度合計建造全球約40%的新電廠。在OECD國家,60%的新電廠用來替代除役的電廠。

七、再生能源電力的成長

  1. 到2035年,再生能源約占全球發電能力成長的一半,其中風能和太陽能約占45%。
  2. 中國大陸將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最大的國家,超過歐盟、美國和日本增加的總和。
  3. 目前再生能源發電在全球發電結構中占比超過30%,在未來幾年中將超過天然氣,到2035年幾乎超過煤炭,成為主要的發電燃料
  4. 2012年再生能源的補貼超過1000億美元,2035 年將擴大到2200 億美元。
  5. 隨著再生能源競爭力的不斷提高,這些補貼將為低碳能源帶來多重效益,而不讓企業增加額外的成本負擔。

八、核電與CCS的前景

  1. 受核安監管審查的影響,當前核電廠興建的步伐放緩,但在中國大陸、韓國、印度和俄羅斯的帶動下,核能發電量最終將成長2/3。
  2. 碳捕獲與封存技術(CCS)的大規模應用將加快降低電力部門的碳排放密集度,不過本報告預測,2035 年全球化石燃料電廠採用CCS 技術的僅占1%

九、能源市場的競爭

  1. 美國的天然氣價格只占歐洲天然氣進口價格的1/3,日本進口價格的1/5
  2. 電價的差異也同樣明顯,日本或歐洲企業平均支付美國同行3 倍的電價,即便中國大陸企業也需要支付幾乎相當於美國2 倍的電價
  3. 天然氣價格的區域差異會逐步縮小,但到2035年差距仍大。電力價格的差別也依然存在。
  4. 化工、鋁業、水泥、鋼鐵、造紙、玻璃和石油煉製等高耗能產業,能源成本至關重要,對於產品需要出口的產業更是如此。
  5. 全球高耗能產業約占工業產值的1/5,工業就業人數的1/4及工業用能的70%。

十、能源價格之影響

  1. 亞洲對高耗能產品需求的強勁成長,推動了生產的迅速增加,並伴隨著出口的擴大。
  2. 美國高耗能產品的出口略有成長,歸因於能源價格優勢與產業前景的關係。
  3. 歐盟國家和日本的出口明顯下降,市場占比合計損失約1/3。
  4. 能源價格直接影響工業競爭力,間接影響投資決策和企業戰略。
  5. 各國可透過推動更高效、更具競爭力和聯動的能源市場來降低高能源價格的衝擊。
  6. 在過去一年,許多國家採取了提高能源效率的措施。例如,歐洲和日本提高建築能源效率、北美提高車輛效率、部分中東地區提高空調效率,以及中國大陸和印度推動能源價格改革等。提高能源效率的措施不僅可以降低工業成本,減輕能源價格對家庭預算的影響,還可以減少進口支出。
  7. 在本報告的核心情景中,2/3的能源效率潛力尚待開發。因此,需要採取行動消除影響提高能效投資的各種障礙,包括逐步取消化石能源補貼。本報告估計,2012年全球的這類補貼已增加到5440 億美元

十一、煤炭供需之變化

  1. 在許多地區,燃煤發電依然比天然氣發電更加便宜。但是,透過政策的干預來控制當地空氣污染及減緩氣候變遷將是決定煤炭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
  2. 中國大陸目前幾乎消費了全球其他地區煤炭使用量的總和,並將採取在整個能源消費結構中限制煤炭占比的政策。
  3. 在本報告的核心情景中,2035年全球煤炭需求將增長17%,其中2/3的成長出現在2020年前。OECD國家的煤炭使用量將會下降。儘管中國大陸的煤炭需求將在2025年左右達到高峰,非OECD國家(主要是印度、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地區)煤炭需求仍將擴大1/3。印度、印尼和中國大陸占煤炭生產成長的90%。
  4. 出口需求將使澳洲成為唯一的煤炭生產大量提高的OECD 國家。

十二、美國LNG可以撼動天然氣市場

  1. 天然氣在中國大陸與中東等新興市場成長最為強勁,到2035年中國大陸天然氣需求將擴大4倍。
  2. 歐盟在提高再生能源占比和煤炭發電的相對競爭優勢下,天然氣將在夾縫中發展,其消費量將回落到2010年的水準。
  3. 北美地區將繼續受益於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其天然氣將以LNG的形式尋找出口市場,與來自東非、中國大陸、澳洲及其他地區的常規和非常規天然氣一起,推動全球天然氣供應的進一步多元化。
  4. 新的LNG供應系統加速走向一個更加緊密的全球市場,但區域間高昂的運輸費用,表示沒有形成全球單一天然氣價格的可能

十三、巴西之能源展望

  1. 巴西近期在深海油田的發現,到2035年石油生產將增加3,達到600萬桶/日,占全球石油生產淨成長的1/3,使巴西成為世界第6大石油生產國
  2. 天然氣生產將成長5倍以上,足以滿足2030年前國內全部的需求。
  3. 2035年再生能源產量幾乎增加1,在國內能源結構中將保持43%的占比。
  4. 在電力結構中,仍以水力發電為主。然而,由於大部分剩餘的水力資源地處偏遠且環境脆弱的亞馬遜地區,對水電的依賴將不斷下降。巴西的電力結構是全球碳密集度最低的國家。
  5. 為全球生質燃料的第二大生產國,產品以甘蔗乙醇為主,產量已經成長3倍以上。2035年,生質燃料可滿足國內公路運輸燃料需求的1/3,其淨出口將占全球生質燃料貿易總量的40%

十四、碳排放量偏離軌道

  1. 2013年6月世界能源展望特別報告「重繪能源-氣候版圖」提出四項務實措施:提高能源效率、限制低效燃煤電廠的興建和運轉、減少油氣上游產業的甲烷排放,以及改革化石能源補貼。
  2. 到2035年,非OECD國家之碳排放量快速增加,雖然人均碳排放量只有OECD國家的一半。
  3. 2碳預算(carbon budget)將被快速花掉

十五、仍缺乏長期解決全球挑戰的方法

  1. 能源產業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2/3。
  2. 美國的氣候行動計畫、中國大陸限制煤炭在能源結構中比重、歐盟討論2030年能源與氣候目標,以及日本新能源計畫等,均對減緩碳排放增加產生作用。
  3. 本報告的核心情景認為,2035年,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仍將上升20%,從而使世界仍處於長期平均氣溫上升3.6的趨勢下,遠高於國際上普遍接受的2溫升目標
  4. 全球有13 億人口缺乏電力供應,26 億人缺乏清潔烹飪設施。
  5. 持續性的高油價、天然氣和電力價格之區域間價差,以及許多國家能源進口支出的不斷增長,促使決策者更關注於能源和經濟之間的關係。

十六、結論

  1. 在全球能源需求與貿易上,中國大陸,然後印度,帶領亞洲成為主導地位。
  2. 新技術開拓了新的石油資源,但中東仍然是長期展望的核心。
  3. 區域價格的落差及對競爭力的關注仍然存在,但各國可透過推動更高效、更具競爭力和聯動的能源市場來降低高能源價格的衝擊。

 

評析

  • 綜合考量了各國政府公佈的提高能源效率、支持再生能源、減少化石能源補貼、推出碳交易價格等措施後,本報告情景分析指出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放仍將上升20%,全球平均氣溫上升3.6℃,遠高於控制2℃以下的溫升目標。此表示各國在節能減碳上,仍需作更多的努力,避免氣候異常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
  • 對於追求經濟、能源和環境(3E)協調發展的決策者來說,瞭解能源市場背後的動態變化驅動因素至關重要。若決策者可以成功預測全球能源發展趨勢,將從中獲得許多先機,而誤判者就很可能制定糟糕的政策和投資決定。因此,本報告可提供政府與企業在能源開發及投資決策上之參考。

 

關鍵字標籤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