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資訊

字級設定:
點閱 (309) 回覆 (0) 推薦(0)

美國大選後傳統能源的結構變化

重點摘述

  • 國家能源政策—總統歐巴馬之連任首次能源政策:
    1. 強調替代能源以及天然氣等清潔的化石燃料並且鼓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故煤的需求將從政策上開始降低;
    2. 因頁岩氣的開發,本土石油天然氣年產量提升、進口石油降低,政策重心轉回傳統能源,並重新調整能源政策,將以涵蓋「所有能源」的多重能源政策;
    3. 再生能源與天然氣為主—頁岩氣開採技術突破使天然氣為能源主力;再生能源(風力、太陽能、及地熱能)電量倍長、二氧化碳排放量20年最低;
    4. 建立「能源安全信託基金」,其資金來源為石油和天然氣的使用開採租金以及原本用於開發運輸替代燃料項目的經費,未來十年以2億美元/年(共20億美元)開發先進電動汽車電池、生物燃料與氫燃料電池。
  • 天然氣清潔環保及價格優勢,替代煤等傳統能源:
    1. 1990~2011年,天然氣發電站佔新增發電產能的77%,2009年後天然氣電廠大增,以美國東南地區為最。2012年因天然氣價格低迷而出現了更換設備、用天然氣替代燃煤發電;
    2. EIA預估美國天然氣發電比例將自24% (2011)提高至30%(2040)。燃煤發電比例從51%(2003)降至42%(2011),預計2040年將降至35%;
    3. 2018年前因產量提升,天然氣價格將保持在4美元/MMBtu  以下;2018年以後,天然氣需求上升並逐漸替代其他高價能源,價格將逐漸走高,預計在2030年達5.4美元/MMBtu  ,2040年達7.83美元/MMBtu 。
    4. 天然氣出口增加,EIA評估2020年將可能成為天然氣淨出口國,但亦考慮是否放開無限制出口液化天然氣。目前天然氣出口量小,主要為加拿大和墨西哥。但若出口大幅上升,將帶動天然氣價格上升,但能否導致價格大幅上漲仍未知。
    5. 美國國內燃煤需求的降低,使美國成為主要煤輸出國,主要出口國為荷蘭、英國與中國,影響整個全球煤價的變動。

評析

  • 頁岩氣的快速進展,使美國國內短期對於天然氣的利用因低價增加(圖一),而欲輸出天然氣仍需要諸多液化及儲運設備,目前頁岩氣快速大量取得下,將其直接管線運輸並運用於電廠最直接且經濟,而導致美國國內對於燃煤需求的降低並帶動價格下滑(圖二),已開採的煤則以歐洲與亞洲為其出口對象,使歐洲因煤相較於天然氣價低而增加需求,還被嘲諷減碳政策轉了彎,中國亦因燃煤電廠的需求不斷尋求美國這個穩定的煤源,當然美國亦瞭解中國大陸燃煤電業的不穩定性,但可預知的是未來十年內中國對煤的需求將增加,因此美國企業亦開始著手規劃建設出口煤之港埠,但目前因地方民眾環保訴求的強烈抗爭而延宕,未來是否可以增加煤之出口仍有變數。
  • 即使美國因天然氣價格及相對較潔淨而使電廠逐漸轉燃煤為燃氣,但對於二氧化碳的減量貢獻有限,未來仍需倚賴再生能源,因此也可觀察到美國視燃氣為過渡期,雖「能源安全信託基金」尚未經過國會同意,但該基金開始運作並投注於研發替代能源後,美國將成最具再生能源發展潛力的國家,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過半,將可以能源低耗國的身份對其他國家提出各項要求並成為全球能源市場領導者。雖臺灣目前並沒有相對資金與技術可從事大規模的研發,但對於符合臺灣現況的替代能源的研發仍不夠積極,仍需投注更多的研發能量。
  • 短期而言,台灣地區很難擺脫高能源進口的負擔,雖要自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除了美國本身的能源結構變化之外(如儲運及液化設施),進口國亦需要成為FTA成員,且還有許多航運、經貿與價格等困難需要克服,但仍不失值得積極爭取的選項。

 

關鍵字標籤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