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資訊

字級設定:
點閱 (2572) 回覆 (0) 推薦(0)

IEA提出能源效率政策進展指標,並指出強制規範是改善能效的主要驅力,其效果大於能源價格下跌之影響

重點摘述

全球能源密集度改善步調正在加快。過去十年能源密集度(初級能源總供給/GDP)年均改善0.6%,2015年較前一年改善1.8%,是過去十年平均降幅的三倍。

1. 臺灣2005-2015年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4%。儘管2007年我國新增輕油裂解廠而耗能大增,過去十年化材業、電子業、非金屬礦物製造業、基本金屬製造業附加價值均大幅成長,能源密集度快速改善。近年來經濟成長趨緩,即使2014-2015年能源消費減少,能源密集度只有改善1.8%。

 

國際能源總署(IEA)認為這樣的步調仍不夠快,全球能源密集度至少要年均改善2.6%才能達成2℃氣候目標。

 

IEA能源效率市場報告(Energy Efficiency Market Report 2016) [1]舉出目前全球能源效率進展的特徵:

1. 中國大陸是全球能源效率進展的主力。2015年中國大陸能源密集度改善5.6%,若不計中國大陸,全球能源密集度只有改善1.4%,不是1.8%。然而中國大陸能源密集度仍高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50%,由於這龐大潛力,中國大陸對全球能效市場將有更大影響力。

2. 強制規範是改善能源效率的主要驅動力,不過要再加強。各國強制能源效率政策穩定擴展,2000-2015年強制規範涵蓋全球最終能源需求的比例從11%擴展到30%。若最高等級效率標準立刻落實到所有國家,住宅能源消費將較2015年減少14%,車輛石油需求將減少200萬桶/天(約減少2%,2015年全球石油消費9,500萬桶/天)。

3. 儘管油氣價格下跌,能效政策和強制規範標準仍助漲能源效率市場。近兩年原油價格下跌六成,各國終端燃料含稅價只下降16%-38%。車輛燃油效率標準、耗能設備的最低能源效率標準仍促使新車和設備效率提升。這顯示政策推動能源效率改善的力道大於能源價格之影響。

 

IEA在今年報告提出能源效率政策進展指標(Efficiency Policy Progress Index, EPPI),反映一國強制性規範和節能目標涵蓋最終能源消費之比例,以及規範或目標水準之提升。

1. IEA評估了11個國家2005-2015年EPPI改善程度,平均增加7%。改善最多的法國、德國和美國,EPPI增加12%,其次是中國大陸、義大利、日本、英國和加拿大,增加5-6%。如圖1。

圖1、2005-2015年11個國家能源效率政策進展指標之改善[1]

 

2. 從部門別來看,住宅建築2005-2015年EPPI增加15%,非住宅建築增加4%,運輸部門增加9%,工業部門增加5%。如圖2。

圖2、2005-2015年部門別能源效率政策進展指標之改善[1]

 

3. 從最終能源使用別來看,冷暖空調EPPI增加最多,其次是輕型車輛、熱水設備,改善最少的是電動馬達和重型車輛。如圖3。

圖3、2005-2015年最終能源使用別能源效率政策進展指標之改善[1]


評析

2016年能源效率市場報告特別之處是IEA提出能源效率政策進展指標。該指標衡量強制性能源效率規範和節能目標擴大治理範疇和提升要求水準的進展。特點如下:

1. 反映能效規範水準提升、耗能設備遵循規範之比例變動(因存量汰換)的影響。例如2000年實施電冰箱能效標準,要求標準逐漸從95降至42 (提升56%),電冰箱存量因汰換,遵循能效標準之比例已達100%,因此2005-2015年電冰箱EPPI是56% (56%*100%)。

2. EPPI有自我比較的意涵。例如上述電冰箱能效標準的要求水準不做跨國比較,而是反映一國能效標準水準的提升比例。

3. 反映強制規範和節能目標影響對象和設備之耗能占最終能源消費的比重,但必須處理政策措施影響對象和設備重疊的細節。例如電冰箱耗能占某國能效標準涵蓋最終能源消費的1.1%,則上述電冰箱能效標準提升,該國EPPI將增加0.6% (1.1%*56%)。

4. EPPI是偏重量化且針對強制性能效政策進展的自我比較,需要政策演進等質化資料,也要設備存量和汰換率等量化資料。相對的,美國能源效率經濟委員會(ACEEE)的全球能源效率評分卡(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涵蓋全面的能源效率政策,偏向質化的同儕比較。

 

IEA提出效率政策進展指標,應該是反映其觀察,即:1)強制規範是改善能源效率的主要驅動力;2)政策效果可以大於能源價格下跌的效果。

 

EPPI和IEA過往採用因素分解法來分析各國能源效率進展[2],兩種方法相輔相成。EPPI是配合IEA的政策建議訴求,比較各國能效強制性政策的進展。因素分解法是要掌握各國能源消費變化的主要來源,例如2015年能源效率市場報告將18個IEA成員國各部門能源消費變化拆解成三部分:

1. 活動效果–反映總體經濟(在此指GDP)和人口成長的影響。

2. 結構效果–反映子部門之間活動消長的變化,例如各行業附加價值相對水準改變、運具轉移、樓地板面積、家戶人口和電器數量等改變。

3. 效率效果–反映子部門活動的能源密集度改變,例如某行業單位附加價值的耗能、鐵道單位延人公里的耗能、單位樓地板面積的耗能。

 

我國應以EPPI追蹤強制性能效規範的進展,檢討部門別和最終能源使用別可加強的能效政策措施。

1. 我國高耗能產業過了大量投資擴張和效率改善的熱絡時期,目前情況如乾毛巾擰水,節能空間有限。

2. 我國建築老屋比例漸增,都更潮將來臨。主管機關宜提高建築外殼能效標準並確實執行,及早建立強制性建築能源護照和揭露。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3],2015年底我國房屋稅籍住宅類數量為834萬戶,其中有半數的屋齡介於20~40(含)年,超過40年者占17.5%,平均屋齡為28.3年。六都平均屋齡以臺北市31.5年最高。


參考資料

[1] IEA, Energy Efficiency Market Report 2016, 2016.10.10.

[2] IEA, Energy Efficiency Market Report 2015, 2015.10.08.

[3] 內政部統計處,內政統計通報,2016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