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名稱 | 101年度「工業部門能源效率決策資料庫之建置與研析」 |
---|---|
主題名稱 | 工業部門能源消費及能源效率變動分析 |
資料時間 | 2012年12月 |
上傳時間 | 2013/1/24 |
國別 | 國內 |
能源領域 | 政策與法規統計信息 |
能源業務 | 總體能源 |
決策知識類別 | 評析 |
關鍵字 | 工業部門 能源消費 能源效率 |
重點摘述
(一)工業部門各業別能源消費變動趨勢
近10年間能源消費成長最為顯著的是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能源消費,其年均成長率為9.78%,占此期間工業部門能源消費成長43.61%。主因為半導體、面板等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迅速發展所致。而能源消費占比最大的化學材料製造業10年間能源消費年均成長率達3.46%,占此期間工業部門能源消費成長40.94%,貢獻度僅次於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主因臺塑六輕工程,帶動化學材料產能擴大所致。能源消費占比排名第二的基本金屬製造業能源消費年均成長率為1.37%,占此期間工業部門能源消費成長10.84%。主因為中鋼第四階段擴建工程及中龍鋼鐵完工,煉鋼產能提高,帶動能源消費增加。綜上分析結果,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及化學材料製造業成長帶動工業部門能源消費增加最重要的兩大主要行業。紡織成衣及服飾品製造業能源消費下降幅度最顯著之行業,年均成長率為負6.2%,主要原因為紡織業產業規模日益縮小。
(二)能源效率變動趨勢
能源密集度相對高且耗能占比最大的化學材料製造業在1999年之前能源密集度大致呈現下降趨勢,對降低工業部門能源密集度具相當之貢獻,然而2000~2001年間因六輕擴廠陸續完工,測試階段能源效率偏低及經濟負成長影響,導致能源密集度上升,而後因廠商在油電方面持續的節約能源促使能源密集度呈現緩慢下降趨勢。
基本金屬製造業在1990~2001年間,因高耗能一貫作業鋼廠擴建,國內外重要工程陸續興建,海外低價鋼品競爭,加上原物料及能源成本增加,獲利減少,能源密集度大致持平,2002年之後廠商致力於節能投資,故能源密集度下降趨勢較為明顯。
能源密集度較低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同時也是能源密集度改善相當顯著之行業,每年平均下降7 %。主因為2000年後,受到歐盟環保相關指令及能源價格高漲影響,各廠商為提高國際聲望與競爭力,積極於產品設計上加入綠色概念及在空壓與空調方面進行多項節能改善,並多所參與集團企業、績優廠商選拔、國家溫室氣體盤查、碳足跡、碳揭露相關計畫,能源效率持續提升。
能源密集度最高的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為能源密集度下降幅度最為顯著之行業,由1990年的80.25公升油當量/新台幣千元下降至2010年的40.6公升油當量/新台幣千元,每年下降3.35%。主因於水泥業者在長年不斷的進行節能改善之努力,加上高效率的工廠新建完成量產,因而密集度呈現持續下降趨勢,2009年因內銷量大幅減少,能源密集度上略為上升,2010年因產量需增加,加上廠商推動多項節能措施、增加廢棄物為輔助燃料及與爐石業者能資源整合,能源效率隨之提升。
若以2000~2010年間來看,該六大行業之能源密集度皆呈下降趨勢,但時間拉回到1990年時,則可明顯發現1990~2000年間紡織成衣及服飾品製造業及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能源密集度呈上升趨勢。早期紡織業密集度持續攀升,能源效率下降,近年來轉型成功,將高耗能產品移至海外,國內保留具競爭力高附加價值產品,效率提升。而造紙業自1998年全國能源會議以來,各廠商為求提升國際競爭力,致力於投資節能設備及尋求替代能源,1998~2010年能源密集度大致呈現上升趨勢。
(三)我國與主要國家能源密集度之比較分析
觀察2010年主要國家工業部門能源密集度之相對水平,可以發現我國2010年的工業部門能源密集度為0.084公噸油當量/千美元(PPP),表現優於中國大陸、澳洲、美國及韓國,但較日本、法國、德國及英國為差。整體排名而論,中國大陸為能源密集度能源密集度最高的國家,即能源效率最低的國家,達0.162公噸油當量/千美元(PPP)。而英國則是最低的國家,僅0.06公噸油當量/千美元(PPP),能源耗用量最低,能源效率最高。我國大致排名中間,未來表現有待持續努力。
(四)我國應盡力發展低能源密集度與高附加價值率產業
在各別行業分析的部分,近年來快速成長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愈來愈受矚目,因其耗用能源多,已與石化、鋼鐵等同視為耗能產業,但其創造之附加值亦高,故相對而言能源密集度並不高,致使其該業別節能議題較晚受到重視,本研究發現近年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來能源消費確實快速成長,且能源密集度偏低,近年來不但因為產業結構快速擴展而對工業部門產業結構調整之節能效果帶來極顯著的貢獻,甚至也因為能源密集度的下降而為工業部門帶來相當程度的節能,相較於傳統的能源密集產業,發展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更有利於同時達成國家經濟發展與節能減碳之雙重目標。
分析結果點出我國未來產業發展應朝向高附加價值及高效率之產業調整,而由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發展的範例可知,未來我國政府所應推動與發展的產業類型,應是同時兼具低能源密集度與高附加價值率等兩種特性之產業。
附件 | 知識物件上傳表-工業部門能源消費及能源效率變動分析 我國工業部門能源消費及能源效率變動分析(附件) |
---|---|
資料提供者/機構 | 曾禹傑 / 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 |
最後修改者 | 曾禹傑 |
聯絡電話 | 02-88095688-262 |
聯絡 Email | giroro@tri.org.tw |
- 熱門點閱
- 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輔助服務簡介(47310)
- 各式太陽能電池的優缺點評析(29113)
- 頁岩氣革命影響全球能源布局(18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