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臺灣TIMES模型緣起

為因應第一次能源危機,IEA於1976年成立了多國共同合作的能源技術系統分析研究計劃(Energy Technology Systems Analysis Program, ETSAP),此計劃主要目的在建立各會員國之能源系統分析能力,並成功開發MARKAL模型(MARKetALlocation),初期ETSAP僅有16個OECD國家參加,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目前MARKAL模型已被69個國家、約230個機構廣泛使用。然隨著時間的演進,現實世界所需模擬的議題日趨複雜,MARKAL模型既有功能尚有些考量不周全之處,因此ESTAP於ANNEX VI(1996-1998)期間開始發展TIMES模型,於ANNEX VII(1999-2001)期間完成此模型之驗證與應用。

應用MARKAL與TIMES模型之國際機構 (ITRI 工業技術研究院也在其列,詳如下述說明)
圖1、應用MARKAL與TIMES模型之國際機構

說明:原始圖檔來自ETSAP網站,工研院TIMES模型團隊重製。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本所」)於1993年7月至1995年6月,承「經濟部能源署(當時為能源委員會)」委託執行「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之能源策略研究」,開發完成國家層級之能源工程模型「臺灣MARKAL」和能源經濟耦合模型「臺灣MARKAL-MACRO」。臺灣MARKAL能源工程模型自建置完成後,於國內多次全國性重要會議提供相關資訊,如歷屆全國能源會議、非核家園議題等,分析我國未來能源供需結構與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趨勢,作為政府部門的統一資訊及會議討論基礎。但因能源系統規劃具複雜性,除須掌握國際間最新發展趨勢,亦須透過數理模型之應用,才可提供具邏輯性且量化的評估,供決策單位參考。

臺灣TIMES模型沿革(詳如下述說明)
圖2、臺灣TIMES模型沿革

資料來源:工研院TIMES模型團隊

說明:1993 臺灣MARKAL能源模型完成建置,1994 臺灣能源經濟模型(MARKAL-MACRO)完成建置,2010 臺灣TIMES能源工程模型完成建置(ANSWER-TIMES),2017 臺灣TIMES能源工程模型轉版(VEDA-TIMES)

TIMES模型是The Integrated MARKAL-EFOM System的縮寫,該模型為MARKAL (MARKetALlocation) 與EFOM (Energy Flow Optimization Model) 兩模型之結合體,其中EFOM亦為能源工程模型,主要用於歐洲各國。為改善MARKAL模型以5年為一期的模擬期間不能符合短期能源策略分析的需求。基此,為增強臺灣MARKAL能源工程模型之短期能源政策分析能力,提昇我國能源供需展望分析內涵,配合未來長期技術研發規劃,並展現能源政策效果,工研院在經濟部能源署支持下,以過去應用臺灣MARKAL能源工程模型之經驗,已於2010年成功將「臺灣MARKAL模型」資料庫轉版為「臺灣TIMES模型」,TIMES保留了MARKAL的各種工程模型優點,且新增了各種功能,以加強反應實際應用之需要,目前亦被MARKAL模型使用者廣泛採用。

臺灣MARKAL/TIMES模型歷年政策支援實績(詳如下述說明)
圖3、臺灣MARKAL/TIMES模型歷年政策支援實績

資料來源:工研院TIMES模型團隊

說明:2011年以前以臺灣MARKAL模型為評估工具,2012年以後則由臺灣TIMES模型進行政策評估。

  • 1998年 全國能源會議
  • 2005年 全國能源會議
  • 2006年 全國永續發展會議
  • 2009年 NAMAs基線評估
  • 2011年 能源發展綱領政策環評
  • 2012年 能源開發政策需求面規劃
  • 2013-2014年 核電議題
  • 2015年 INDC目標規劃/能源開發政策
  • 2016-2018年 階段管制目標減碳路徑/能源轉型減煤路徑

更新時間:2019/7/11